汉蒙对照碑铭
今人对若干有研究价值的汉蒙两种文字刻写的石碑的统称。共8块,有1240年“十方大紫薇宫圣旨碑”、1257年“释迦摩尼院碑”(亦称“蒙哥汗碑”)、1348年“甘州海牙碑”、1335年“张氏先莹碑”、1338年“竹温台碑”、1346年“兴元阁碑”、1362年“忻都公神道碑”、1340年“云南王藏经碑”。前三种以汉文为主,蒙文为辅;后四种只有蒙文,但内容皆译自汉文碑铭;末一种蒙汉两种文字并用,但内容无关联。是蒙古语言学、文字学及蒙元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今人对若干有研究价值的汉蒙两种文字刻写的石碑的统称。共8块,有1240年“十方大紫薇宫圣旨碑”、1257年“释迦摩尼院碑”(亦称“蒙哥汗碑”)、1348年“甘州海牙碑”、1335年“张氏先莹碑”、1338年“竹温台碑”、1346年“兴元阁碑”、1362年“忻都公神道碑”、1340年“云南王藏经碑”。前三种以汉文为主,蒙文为辅;后四种只有蒙文,但内容皆译自汉文碑铭;末一种蒙汉两种文字并用,但内容无关联。是蒙古语言学、文字学及蒙元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①见“耶律奴瓜”(1309页)。 ②见“耶律延禧”(1309页)。 ③见“萧孝先”(1994页)。
官名。吏目为明代知州、安抚使、招讨使、长官等的属官,秩正九品或从九品,或无品级。掌收发上下移文或司奸盗、察狱囚及官署事务。少数民族地区土司亦设此官,以当地头领为之,助主官处理土司事务。亦有降职土官授此
①辽封爵。清宁四年(1058),耶律仁先由吴王徙封。 ②金封爵,次国一字王号。大定七年(1167),世宗子完颜永功、明昌元年(1190)世宗子完颜允升先后受封。
即“粟末靺鞨”(2189页)。
南诏军士名。南诏国王及诸镇大军将随身护卫亲兵,系从※罗苴子中挑选的优秀者,手持红色弓弩,腰扎皮带,因而得名。
即“掩㴲水”(2037页)。
清代后藏贵族。藏族。郡王※颇罗鼐之父。幼善骑射,读书习字。从政后执法公正,任政府孜康,办理协噶尔宗财政。后任藏军官。康熙二十年(1681),西藏与拉达克战争期间,奉命从拉萨率援军抵阿里,协助蒙古汗王噶
北凉段业年号。399—401年,凡3年。
?—1340元末畲族起义军首领。一作李至甫、李智甫,又名李胜。畲族,福建南胜(今南靖县)人。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六月,与汉族黄二使领导畲、汉人民起义军,向漳州进攻。广东刘虎子率众在潮州响应,起义
氐族的一支。出自汉武都白马氐之后。原居武都(治今甘肃西和县南),后迁陇右略阳临渭(治今甘肃秦安东南)。十六国前赵时,其豪帅蒲氏(后改为苻氏)率部众徙居关中高陆(今陕西高陵)。后赵时,率众至枋头(今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