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河西回鹘

河西回鹘

古族名。亦称甘州回鹘(或甘州辉和尔)。9世纪40年代回鹘西迁的1支。其渊源:一说源自公元1世纪迁入河西的丁零;一说源于7世纪后期徙至甘、凉一带的部分漠北回鹘。9世纪30年代末漠北回鹘汗国崩溃后,其中一支奔河西走廊,分布在甘、凉、沙、肃、秦等州,以及贺兰山、合罗川(今额济纳河)等地,和原迁入河西的回纥人相汇。以甘州(今甘肃张掖)一支最强,且牙帐置于甘州,故史籍又称甘州回鹘。初,归附吐蕃,后一度依附张义(议)潮。其后日渐强盛,扼中原与西域之交通孔道,经多年战争,至10世纪初,击败张承奉(张奉)建立的※西汉金山国,创建※甘州回鹘汗国。与中原各朝修好,受五代及北宋王朝册封。其官号以突厥名号与中原王朝官号兼采并用。社会经济以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擅长商业,与西域、中原贸易频繁。已进入封建社会,有被称为“君长”的封建领主。有文字(回鹘文),信仰萨满教和佛教。甘州回鹘汗国崩溃后,各部再次离散。据史书载:数万回鹘人投奔吐蕃首领唃厮啰;部分进入北宋境内,安居秦陇之间;而退居沙州以南的河西回鹘,发展成为黄头回纥,即今日裕固族之祖先。参见“黄头回纥” (2021页)、 “裕固族”(2304页)。

猜你喜欢

  • 胡突堇

    ①见“萧迂鲁”(1993页)。 ②见“萧革”(1990页)。

  • 依合瓦尼派

    阿剌伯语音译,意为“兄弟”。伊斯兰教派别之一。清末民初,由马万福(又名马果园,东乡族)为首的十大阿訇所提倡。主张凭经行教,称为遵经派。反对以往伊斯兰教各派中的汉化仪式和思想,反对门宦制度,提倡经堂教育

  • 珲春

    地名。见“珲春厅”(1794页)。

  • 小隔蔑

    见“大隔蔑”(90页)。

  • 张俭成

    即“张建成”(1180页)。

  • 租银地

    指出租佃种以收取租银的土地。内蒙古察哈尔草原从清朝中期开始放垦,出现商都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明安旗、太仆寺右旗和左旗、多伦旗等出租佃种的地区,这些租银地多为旗地、庙地、学田地、私人地、随缺地5种土

  • 朝阳县

    县名。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置。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游,邻接内蒙古自治区。汉为柳城、交黎2县地。北魏、北齐后,北境俱属契丹。元属大宁路兴中州,西北境为鲁王分地。明初为营州卫地,后废入泰宁卫。清

  • 狗上行走

    清皇室遣旗员于狗房理事者。清代禁中设鹰狗处,下设养狗房。以侍卫(三至六品官)任其统领及正副头领,管理豢养、驯服猎犬诸事务,是为“狗上行走”。※闲散官员暂时委用其间,以督率养狗拜唐阿(执事人)供役者,亦

  • 乌巴繖察青台吉

    明代东蒙古阿苏特、永谢布两部领主。又作鄂卜锡衮青台吉,简称青台吉,汉文史籍译作五八山只台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子,古实哈屯生。正德五年(1510),达延汗击败右翼异姓领主、统一蒙古后,分封诸子,受封

  • 塞克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作赛堪卫,并说清代有赛堪岭,在齐齐哈尔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