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济农

济农

明代蒙古仅次于大汗的职位。亦译作吉囊、吉能等。副王、副汗之意。史界一般认为出自汉语“亲王”,此外也有认为出自汉语“郡王”、“政王”、“晋王”、“君王”等。《蒙古源流》称:“上天有日月二物,下土有大汗、济农二主”,可见其地位和权力仅亚于大汗。一般由大汗的儿子或兄弟担任。瓦剌领主也先在夺取汗位之前也曾求取过这个职位,但被蒙古传统势力认为是僭越和篡夺。文献初见于明宣德八年(1433),元裔脱脱不花被立为岱总汗后,命其弟阿噶巴尔济为济农辅政,以巩固汗位,因而引起其权臣也先太师的不满,双方大动干戈。达延汗即位后,为铲除异宗领主,任命其子※乌鲁斯博罗特为济农,前往接管右翼3万户,结果被右翼领主※亦不剌等杀害。正德五年(1510),达延汗大败右翼,统一东蒙古,复任命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为济农,驻帐于鄂尔多斯,镇守※八白室,掌管右翼3万户,子孙世袭,故这一职称成为鄂尔多斯领主的专有封号,由长子系继承。明朝因其封号称巴尔斯博罗特长子衮必里克墨尔根为吉囊,长孙诺延达喇为吉能。直至清代,凡任伊克昭盟(前鄂尔多斯)盟长者,仍有“吉囊”称号,其他蒙古各部不使用这一封号。

猜你喜欢

  • 大元瑜

    ?—812渤海国第七世王。康王大嵩璘子。唐元和四年(809),父死,继位。受唐封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秘书监、忽汗州都督、渤海国王。次年,改元永德。在位期间,继续奉行睦邻政策,对唐保持密切的君臣关系,照旧

  • 忽都

    ①亦作“忽土”。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与人同受福”及“福祐”等意。金代有以此命地名及人名者。如金上京会宁府(治今黑龙江省阿城县南白城),有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伐辽誓师之地汉名“得胜陀”,女真语为

  • 沙陀金山

    见“朱耶金山”(793页)。

  • 曹贤顺

    ?—1037宋时归义军节度使。一作曹顺。※曹宗寿子。大中祥符七年(1014),父卒,继任。同年以归义军留后遣使贡于宋,表请金字藏经、泊茶、药、金箔。真宗授其为归义军节度使。初向辽进贡时自称“沙州回鹘”

  • 阿不沙

    即“夹谷清臣”(749页)。

  • 附邻

    突厥汗国官号。又作步利、附离。其意谓“狼”。《通典·突厥上》:初,突厥官号“凡有十等,或以形体,或以老少,或以颜色须发,或以酒肉,或以兽名。”突厥“有时置附邻可汗。[附]邻,狼名也,取其贪杀之称。”但

  • 阿穆岱鸿台吉

    见“脑毛大”(1901页)。

  • 挂兽头

    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僜人旧俗之一。取猎获的野羊、野猪、狗熊等兽头骨和宰杀的牛头骨悬挂在长屋过道的板壁上。有角的留双角和前额骨,无角的完整保留。一些头骨还被涂染红色。以悬挂头骨多为荣,意在显示主人的英武和

  • 乌丸部

    唐代室韦诸部之一。为乌丸(即乌桓)族遗裔,故亦自称“乌丸国”。《旧唐书》称该部位于“那河(今嫩江)之北”,具体所在有三说:一说在今大兴安岭东侧之阿伦河与雅鲁河之间;或说在嫩江西岸支流诺敏河北及甘河上游

  • 阻午可汗

    唐代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名迪辇俎里,又作迪辇祖里、迪辇组里。唐赐名李怀秀,又作李怀节。属遥辇氏族。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在部落联盟军事首领涅里操持下,名义上经众部选举为联盟首领,依突厥例称“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