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清朝文献通考

清朝文献通考

亦名《皇朝文献通考》。书名。清代官修。300卷。乾隆三十二年(1767)起纂,五十一至五十二年(1786—1787)成书。体例与《续文献通考》同,亦为26考。记载清太祖天命元年(1616)至清高宗乾隆五十年(1785) 170年间社会典章制度。细目与《续文献通考》相较,有所增删。所增者有《田赋考》的八旗田制、《钱币考》的银色、银直及回部普儿、《户口考》的八旗壮丁、《土贡考》的外藩、《学校考》的八旗官学、《封建考》的蒙古王公等,均较有价值;所删者有《市籴考》的均输、和买和籴,《选举考》的童子科,《兵考》的车战等。内容较《清朝通典》更为详细。有武英殿本及清末浙江书局复刻本。目前通用的有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二集》“十通”合刊本,影印精装2册,便于参考。

猜你喜欢

  • 西宁州

    元代行政区划名。隶甘肃等处行中书省。治所在今青海西宁市。唐置鄯州,上元(674—676)间,为吐蕃所据,号青唐城。宋改西宁州。后归西夏。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为蒙古军所取。元初为弘吉剌部昌吉(章

  • 江越支队

    全称“云南讨蒋人民自卫军江越支队”。解放前夕在云南勐腊、江城傣、哈尼、苗、瑶、彝族地区建立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武装部队。1947年9月,为加强革命力量,开展游击战争,中共云南省工委指示思普地下党,成立思

  • 泥月乌

    公元5世纪后期云南宁蒗永宁地区纳西族首领。蒙醋醋八世孙。《元史·地理志》:永宁“昔名楼头赕,接吐蕃东徼,地名答蓝,么些蛮祖泥月乌逐出吐蕃,遂居此赕,世属大理。宪宗三年(1253),其三十一世孙和字内附

  • 白马岗

    亦作偏马喀温、白马杠、白马棍、白马归,藏语音译,意为“庄严的莲花”。古地名。在今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境内。为著名的佛教圣地。成书于14世纪的著名藏文经典《甘珠尔》里有“佛之净土白马岗,圣地之中最殊胜”的记

  • 三界公

    毛南族民间最崇拜的善神。传说中饲养繁殖耕牛、菜牛的创始者。出身贫苦,幼时替人放牛度日。后根据牛的习性和山区特点发明圈养菜牛的方法,使之成为毛南族重要饲养业之一。据传自其以后,毛南族才有牛耕技术出现。亦

  • 顾馥春

    即“岩大五”(1408页)。

  • 倒儠匠

    见“倒喇”(1887页)。

  • 景颇语

    我国景颇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盈江、梁河、瑞丽、陇川等县,使用人口约3万。在国外,称克钦语,主要分布在缅甸。景颇语内部比较一致,无方言差

  • 普庆寺

    藏传佛教寺庙。俗称“黄庙”,又称“亲王四苏木庙”。位于新疆乌苏县八音沟。清同治年间(1862—1874),由帕勤塔亲王和棍噶札勒参主持修建。有哲学、医学和历法学三院,呼图克图住持。解放初有喇嘛200余

  • 岳喜卫

    见“颜亦卫”(25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