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烧饭

烧饭

流行于契丹、女真、蒙古民族中的祭祀习俗。即祭毕将祭祀所用酒食烧掉。契丹称烧饭日作“热节”。《契丹国志》称:皇帝“既死,则设大穹庐,铸金为像,朔望节辰忌日,辄致祭,筑台高丈余,以盆焚食,谓之烧饭。”女真“所有祭祀饮食之物尽焚之,谓之烧饭”(《北风扬沙录》)。蒙古,“元朝人死致祭曰烧饭,其大祭则烧马”(《草木子》卷3)。《元史·祭祀志》记皇室“每岁,九月内及十二月十六日以后,于烧饭院中,用马一,羊三,马湩,酒醴,红织金币及里绢各三匹,命蒙古达官一员,偕蒙古巫觋,掘地为坎以燎肉,仍以酒醴、马湩杂烧之。巫觋以国语呼累朝御名而祭焉。”帝后“葬后,每日用羊二次烧饭以为祭,至四十九日而后已。”后“日一次烧饭致祭,三年然后返。”一说烧饭内容仅限酒食;一说“烧饭”一词虽起于契丹,其俗为诸多北方民族所共有,系源于王沈《魏书》所记乌桓葬烧死者乘马、衣物礼俗。所烧之物甚广,不仅酒食,杀马殉葬为其主要内容。《元朝秘史》记“烧饭祭祀”为“亦捏鲁”,“做烧饭”为“土烈士连”。后世人死烧纸制房屋、车马即其遗风。

猜你喜欢

  • 班假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甘孜藏族地区专门侍候土司的人。其职务专给土司牵马、服侍土司上马、下马、搭马鞍等。地位高于※“荒扎”(小头人),低于※“顶骨”(佐相、大头人),由有战功的“荒扎”或有成绩的村长升任。土

  • 俍歌

    参见“壮歌”(889页)。

  • 僜人

    自称“代”或“代巴敌”。藏语称“僜巴”。西藏地区待识别民族的群体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的杜莱河、格多河、察隅河及额河流域,约2万多人。其先民为世居察隅的土著“卡登卡拉”和约在明末清初由东西

  • 阿津河卫

    见“阿真河卫”(1228页)。

  • 拖日气

    小雪橇。赫哲语音译,亦作“拖拉气”,意为“狗爬犁”,因以狗挽拉得名。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旧时赫哲人冬季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出现历史很早,元代已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交通工具,据《元史》载,

  • 李?

    ?—1227西夏第十代(末代)皇帝。党项羌族,本姓拓跋氏。献宗李德旺侄,清平郡王子。乾定四年(1226)七月,德旺死,以南平王爵被拥立为帝。时蒙古军临城下,国势濒危,十一月,遣老将嵬名令公赴援灵州,兵

  • 兀慎打儿罕剌布台吉

    1509—?明代蒙古右翼兀慎(乌审)部领主。简称拉布克台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孙,※巴尔斯博罗特第三子,※俺答汗弟。驻牧于大同以北的葫芦海子,在大同守口堡与明朝互市。嘉靖二十一年(1542)长兄吉囊

  • 阿史那社尔

    604—655唐朝突厥族将领。东突厥※处罗可汗次子。以智勇著闻。11岁时即拜拓设(突厥官名),建牙碛北,与颉利可汗子欲谷设分统铁勒、回纥、仆骨、同罗诸部,奉行“部从既丰,于我便足”之道,治众10年,无

  • 乞讬

    唐代南诏职官名。《新唐书·南蛮传》谓:“乞讬主马”,即掌管马匹之官,由最高军政大员※清平官、※酋望、※大军将兼领。

  • 乌骨城

    古地名。因傍乌骨江(今叆河)而得名。是高句骊军事重镇,置傉萨(即都督)驻守。故址在今辽宁凤城县东南凤凰山与高丽山之间,旧有说在今辽宁本溪县西南连山关。唐太宗征高丽至安市(在今宁海城县境),高丽降将高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