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孜木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爱国者。喀什噶尔(今喀什)人。原任温巴什(什户长)。清咸丰五年(1855)六月,浩罕玉散和卓依善纠集小股歹徒,企图窜犯喀什噶尔,策动叛乱。途经阿斯图阿尔图什庄时,他设计将其稳住,深夜将入侵者活捉,解送喀什噶尔。成功地粉碎了浩罕封建主的一次入侵。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爱国者。喀什噶尔(今喀什)人。原任温巴什(什户长)。清咸丰五年(1855)六月,浩罕玉散和卓依善纠集小股歹徒,企图窜犯喀什噶尔,策动叛乱。途经阿斯图阿尔图什庄时,他设计将其稳住,深夜将入侵者活捉,解送喀什噶尔。成功地粉碎了浩罕封建主的一次入侵。
书名。全名《皇朝经世大典》。元代官修政书。赵世延、虞集等编撰。至顺二年(1331)修成。参照《唐六典》、《宋会要》体例,汇集元代典制、档案公文,很少润色加工。凡880卷,目录12卷,附公牍1卷,纂修通
金海陵王完颜亮年号。1156—1161年,凡6年。
?—474北魏大臣。匈奴人。本姓独孤氏,后改刘姓。曾祖刘敦,初为方面大人;父刘娄,为冠军将军。以少壮健,勇果善射,受宠于魏太武帝拓跋焘拜羽林中郎,赐爵昌国子,加振威将军。拓跋焘病死后,因拥立文成帝拓跋
1523—?明代蒙古右翼鄂尔多斯部领主。汉文史籍简译作那木按、那木孩。孛儿只斤氏。※吉囊第三子,※吉能弟。领右翼达喇特杭锦和墨尔格特巴罕,为鄂尔多斯右翼后旗(杭锦旗)始祖。驻牧于榆林边外。嘉靖三十三年
古城堡名。故城在今青海民和县西北史纳村。背靠阿拉古大山,面临湟水,右控老鸦峡,左挟享堂峡及浩门河。东晋太元二十年(395),鲜卑秃发乌孤击败乙弗、折屈等部,筑湟中廉川堡,以为都城。安帝隆安三年(399
①中国古代北方一些游牧民族的官号。始见于高车(敕勒)和柔然。《资治通鉴·梁纪四》胡三省注:“俟斤,柔然大臣之号”。参与军政事务,或奉命出使他国,多为部落首领担任。奚族五部首领亦以此为号。后为突厥、回纥
见“麦积山石窟”(958页)。
清官署名。隶属理藩院。设于德胜门外正黄旗教坊北。为供外札萨克年班来京人员居住之所。内设稽察外馆监督一人,由都察院保送科道人员引见充补。一年更换一次。光绪三十三年(1907)裁撤。
1476—1526明代云南丽江土官。纳西族。字静之。纳西族名阿牙阿秋。※木泰(阿习阿牙)长子。弘治十六年(1503)袭父职。正德五年(1510),自备马匹方物,差人赴京进贡请诰,授中宪大夫,世袭土官知
鄂伦春语音译,“嘎辛”,意为“村”、“屯”;“达”,意为“长”、“首领”或“头目”。一作嘎查达。鄂伦春族※“乌力楞”发展为地域公社后,一些地区的“乌力楞”或几个“乌力楞”,在清末民初曾一度有过嘎辛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