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纳更山土巡检司

纳更山土巡检司

明代哈尼族土司。旧属临安府。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明洪武(1368—1398)时,为鼓励农垦,对率众开壁荒山,扩大耕地面积的和泥首领龙咀,从纳楼分出,给予土司职衔,建立巡检,世领其所辟地区。主要居民为哈尼族。其地距府东南280里。在纳楼茶甸长官司东南,地跨红河南北两岸,南岸与溪处为邻。清顺治十六年(1659),土巡检龙天正归附,仍授世职。天正逝,无子,侄龙得云袭。康熙(1662—1722)初,得云长子龙腾霄袭,将小寨、多衣树、梭山、中寨分给六子。近百年来,内部纷争,由稿吾卡土司龙裕光堂兄龙觐光充任“代办”。后龙济光取代其职。1908年后,龙济光、龙裕光在广西总督岑毓英支持下去广西,稿吾卡土司由龙裕光子龙毓乾继任,同时兼任纳更司“代办”。1930年改土归流,建立保甲制度,改纳更为第十区,建区公所。1933年改为镇。

猜你喜欢

  • 曲涅

    四川凉山彝族传说中的始祖名。实为部落名或氏族名,亦即《西南彝志》中所说的恒部。与“古侯”是两个互通婚姻的集团。最早居住在云南的兹兹蒲武(今昭通一带),后涉过金河(金沙江)进入四川凉山地区发展繁衍,至今

  • 阿西

    见“阿细泼”(1212页)。

  • (公元前?—前135) 西汉闽越王。※无诸之子。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受吴王子驹怂恿,发闽越兵围东瓯。东瓯食尽,乃使人告急汉帝。闻汉武帝派严助率会稽兵从海路援东瓯,被迫回师。六年(公元前135),

  • 讹藏屈怀氏

    党项首领、夏国王李德明第三妻。生子成嵬讹。德明死后,长妻卫慕氏所生子元昊袭位。夏广运元年(1034)卫慕氏被元昊毒死后,被立为太后,党项语音“兀泥”。

  • 都瓦节

    新疆维吾尔族宗教节日。意谓“祈祷”。又称超度孽鬼节。主要流行于喀什噶尔(今喀什)及和田地区。类似汉族清明节。无固定节期,多在盛大节日时举行。届时各家俱往祖墓哭祭,点灯诵经,谓之迎奉祖先。

  • 隆款

    毛南族乡规民约。又称“龙缓”。流行于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上南、中南和下南地区。由各村、峒民主推选有名望的老人共同制订,以维护地方的利益。内容包括抗拒外来侵犯和维护当地风俗、山水两个方面。违犯规约者由

  • 强汪

    十六国时期前秦大臣。氐豪。苻生(355—357年在位)时任特进、光禄大夫。史称其“才识明达,令行禁止”。前秦寿光三年(357)六月,随苻法等率壮士数百人潜入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云龙门(宫城正南门

  • 卜伯的故事

    壮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普遍流行于壮族地区。有用汉字记壮音的师公唱本。内容由雷王收租、拔龙须、求雨、斗雷王、擒雷王、雷王逃走、启明星、兄妹结婚、结尾等九部分组成。记“卜伯”与雷王相斗的故事。反映了壮族先

  • 乌蒙作

    阿昌语音译,意为“寨老人”。旧时云南德宏州阿昌族地区早期农村公社氏族长老称谓。村社一般由若干个氏族组成,由每个氏族推举1人为寨老,与村社首领(阿昌语称※“作借”)共同商议村寨事情,并协助村社首领处理寨

  • 辽文补录

    书名。黄任恒辑。成书于1919年。不分卷。内容有诗、词、谣谚、诏谕、册诰、表状、书牒、论、序、碑记、祭文、杂文等。附录《辽文最叙目》。主要是补《辽文存》所缺之文,共有70余篇。黄氏辑此书时未见到王仁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