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聂赤赞普

聂赤赞普

吐蕃赞普。《唐书》作鹘提悉勃野。传说为吐蕃第一位赞普(王)。《德乌佛教史》文称其为“突显王”(即突然显现之王)。据敦煌吐蕃藏文文书载,系天神墀端茨之子,从天而降,被雅隆部落奉为“六牦牛部”之王。说其出自波卧地区(今波密)。因吐蕃人肩舆抬其登上王位,尊为“黔首之王”,故名“聂赤赞普”,意为“肩舆王”;藏史又说因此王从其母肩胛骨间所生,从颈部而下,故名。据传说推测,约为公元前100余年间西汉时人。藏史称以他为首的7位赞普为“天墀七王”。《唐书》称其建武多智,并诸羌,据有析支水西之地,时称该地为“雅隆索卡”或“蕃域”(即蕃),姓勃窣野。本教史称其先世出自十三天,父名斯古,为“斯巴神族七兄弟”之一。又据《本教源流》载,其时吐蕃已信本教,并尊梵琼森格为供奉师长。

猜你喜欢

  • 西魏恭帝

    见“元廓”(232页)。

  • 拔里

    契丹部族名。为※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之一部。与※“乙室已”合称为※“二审密”。世与耶律氏通婚,契丹开国后为国舅族。有人以为,审密原为※大贺氏部落联盟时期之一氏族,与大贺氏八部联姻。唐赐姓孙(“审密”与“

  • 斡笃?

    见“窝笃��”(2297页)。

  • 石柳

    见“耶律石柳”(1308页)。

  • 格哷勒

    ?—1719清朝大臣。又作格哷尔。蒙古族。喀喇沁部人。乌梁罕(兀良哈)氏。元臣济拉玛(又作者勒篾)后裔,茂秀子。初名默纳克,后赐今名。尚乡君,封额驸。康熙二十五年(1686),袭一等塔布囊。四十四年(

  • 恒春

    ?—1857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姓萨达拉氏。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士。历官山西按察使、署陕西巡抚、刑部右侍郎兼正黄旗蒙古副都统。咸丰元年(1851),官察哈尔都统,以察哈尔官马亏缺,请准以各

  • 忧位居

    209—248高句骊国第十一世王。小名郊彘。山上王※延优子;母原为村女,与延优私遇,生位居后入为“小后”。三国魏太和元年(227)父死,即位。前期与曹魏不仅有使臣往来,且在青龙四年(236)斩孙吴通聘

  • 丘豆伐可汗

    一作“豆代可汗”,即“社仑”(1171页)。

  • 彭永年

    明代湖广永顺司土官。字如训。号怀北。土家族。永顺(治今湖南永顺县东南)宣慰使※彭翼南子。隆庆三年(1569),袭宣慰使职。万历元年(1573),奉湖广、广西两巡抚会调,从征广西瑶人。六年(1578),

  • 道行究竟

    书名。中国伊斯兰教著作。清末经学大师马复初著。2卷。约同治二年(1863)成书。复初,字德新,云南大理人。回族。精通阿拉伯文、波斯文及伊斯兰教经典。学通儒、佛、道、伊斯兰四教。本书借用儒佛道三教之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