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赛音巴雅尔”(2470页)。
?—1399明代蒙古可汗额勒伯克的大臣。亦译浩海太尉、郭海太尉。瓦剌绰罗斯(后改称准噶尔)部领主。为人奸诈,阿谀奉承可汗,乱其内政。明建文元年(1399),为谋取蒙古丞相职位,管辖瓦剌诸部,怂恿额勒伯
清代对京师各寺庙喇嘛僧人的概称。清朝为实行分治,对凡在北京各寺庙的佛教僧人概称之为“驻京喇嘛”,以与其他地区僧人相区别。北京各寺庙的佛教事务由理藩院协同章嘉呼图克图管理,清政府给予特别优待。
1816—1837即十世达赖。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藏族。康区理塘(今四川理塘)人。内都那布村头人罗桑年札之子。被认定为九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之一,被迎到理塘寺,后奉旨迎往拉萨。清道光二年(1822
?—1393北元大臣。蒙古族。累官知枢密院事。洪武二十三年(1390),明燕王朱棣率兵北征,在迤都(在今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北部中蒙交界处)与太尉乃儿不花、丞相咬住等同被朱棣收降,被明太祖封为燕山中护卫指
古代对江淮流域以南地区诸民族的泛称。亦称蛮夷、南蛮。常冠以地理名称专指某一地区的若干族,并随不同历史时期地理名称的演变而改其族称,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荆蛮,秦时称※黔中蛮,汉代称※武陵蛮、※五溪蛮、※
?—849吐蕃大臣。又作尚乞心儿、尚起律心儿,一说即尚塔藏。赞普赤祖德赞(815—838年在位)时人。长驻河陇一带吐蕃占领区。任都元帅,居河州(唐时大夏川,今临夏)。官至蕃相、尚书令、中书令。致力于唐
?—980辽代中期学者。字乙辛隐。契丹族。皇族仲父房之后,于越※耶律洼之庶孙。史载其颖悟好学,专攻翻译,善诵诗,惜译作、诗作今皆不传。辽景宗朝入仕,保宁年间,补御盏郎君。乾亨元年(979),宋兵围南京
景颇语音译,即刺猬,表示“不如猪狗”之意。旧时云南景颇族地区对同一支系的同姓通婚之人的辱骂。景颇族实行严格的氏族外婚制,同姓不准通婚,若有违反此规定者,不仅缔婚无效,而且要受到同族人的严酷惩处,男的往
又作火布。一种耐火纺织物,类今之石棉布。或脏,以火烧之,则“皎洁凝白”,故曰“火浣布”。产于大秦(即罗马帝国)。常用来交易或贡献。为历代中原王朝所称奇,誉之为“奇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