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宁府新志

西宁府新志

青海省方志。(清)杨应琚编撰。40卷。应琚,辽宁人,雍正十一年(1733)及乾隆元年(1736),曾两度出任西宁道。此书资料多为其在任时所集。约成书于乾隆十二年(1747)。二十七年(1762),有刻本问世。全书包括10个专志,105个子目,约30万字。卷首有杭世骏序、杨应琚序、凡例及目录。卷1舆图,包括西宁府,西宁、碾伯两县,巴燕戎、贵德两厅,大通卫,黄河及五峰山等舆图10帧;卷2星野志;卷3—8地理志,包括沿革、疆域(形势附)、山川、水利、古迹、风俗、物产等;卷9—13建置志,包括城池(街市附)、公署(库、场所、狱坊、厂暨杂置附)、驿传(铺递附)、学校、堡寨、仓廪、津梁、关隘等;卷14—15祠祀志,包括坛壝、祠庙、番寺等,卷16—17田赋志,包括茶马、盐法、茶法、贡赋、番粮、塞外番贡、户口、番民户口、岁榷等;卷18—21武备志,包括兵制、戎器、驼马、贵德民兵、番族、塞外贡马番族,明塞外四卫,青海、西藏(附图、赴藏路程)等;卷22—26官师志;卷27—29献征志;卷30—31纲领志;卷32—40艺文志。其资料来源除旧志所载,多以采访所得,并摘抄档册、当地文献。其体例周密,严整有序。为现今保存较完整的一部青海地方志。是研究该地历史沿革、经济、文化以及少数民族历史等不可缺少的参考书。今青海省图书馆藏有当时的木版。

猜你喜欢

  • 端罩

    清代满汉官员礼服之一。为皇帝及文官三品、武官二品及一、二、三等侍卫所专用的一种皮服。起源较早,《满文老档·太祖朝》中已有记载。形式类似补服,无领、平袖、对襟,皮毛朝外,衣长至膝,左右各垂两条带子,下端

  • 诸路释教都总统

    元代管理诸路佛教寺院僧尼之僧官。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亦称释教总制院,后改名宣政院),命八思巴领院事,以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务。元取南宋各地,曾先后设置诸路之释教总摄、总统等僧官。二十八

  • 林凤祥

    ?—1855太平天国杰出将领。亦称林凤翔。广西武缘县(今武呜县)林圩广寺村人。壮族。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自幼给人放牛和帮工为生。爱习武,尤善骑射。清咸丰元年(1851)正月,金田起义爆发,投奔太平军。

  • 萨冈彻辰洪台吉

    见“萨囊彻辰洪台吉”(2015页)。

  • 金附

    西域古地名。见《汉书·西域传》。为车师附近小国,因侵盗车师而被车师王攻破。清代徐松《汉书西域传补注》认为其地在吐鲁番的胜金口。但胜金口是峡谷之口,不宜聚居,金附当在今新疆吐鲁番县东胜金一带。

  • 钟聪

    明代畲族起义首领。畲族。正德七年(1512)与汉族张番坛、李四仔等领导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大帽山畲、汉人民起义,集众数千人。起义军以游击战术,攻陷福建建宁、宁化、石城、万安诸县。明朝政府派南赣巡抚都

  • 西道堂

    伊斯兰教派之一。清末民初由回族人※马启西(1865—1914)创立于甘肃临潭旧城。因以《天方至圣实录》、《天方性理》、《天方典礼》等“汉克塔布”(即用汉文写的经典),宣传伊斯兰教教义,故人称“汉学派”

  • 乾嘉苗民起义

    清乾隆嘉庆年间湘西黔东北苗民起义。雍正(1723—1735)以来,满、汉地主、官吏、高利贷者和商人在苗族地区肆行剥削压迫,大量土地被侵占,苗民被恣意欺凌。乾隆五十二年(1787),永绥厅(今湖南花垣)

  • 阿穆尔灵圭

    1885—1930清末民初蒙古王公。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人。博尔济吉特氏。亲王※僧格林沁曾孙,※那尔苏贝勒长子。光绪十六年(1890),父卒,袭贝勒爵。十七年,改袭博多勒噶台亲王爵。由印务协理乌力吉为

  • 阿力古多

    明代瓦剌贵族首领。又称阿力古多兀王。出身于绰罗斯家族。※也先汗孙,※阿失帖木儿子。成化二十二年(1486),兄克舍卒后,与次兄阿沙太师驻牧于察罕、阿剌帖儿等地。后彼此生隙,相互仇杀,遂西据哈密,欲与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