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诺劳孜

诺劳孜

新疆柯尔克孜族传统节日。又译“诺鲁孜”。波斯语,意为“春雨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约于每年公历3月22日举行(和伊朗古太阳历相差一天)。历史悠久,大概在其先民居住于叶尼塞河流域时就已出现,有辞旧迎新、祈求人畜平安、预祝新年丰收之意。届时,无论男女老幼,俱要穿新衣,戴新帽,向祖先和神灵供献祭品。家长在房屋正中点燃一堆松枝,将冒烟松枝在每人头上转一圈,祝贺新年快乐。之后,移往畜圈门口,让畜群通过,并念《古兰经》。日出后,各家均做“诺劳孜”饭,用小麦、大麦等7种以上谷物,加上盐、葱、牛羊肉,做“克缺”或“冲克缺”食品(相当于汉族腊八粥)。午后互相拜年,每人要拜访7家以上。继而欢聚于草坪上,举行赛马、摔跤、马术表演、叼羊、荡秋千、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

猜你喜欢

  • 江南僧司

    元代管理江南佛教寺院僧尼机构。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命八思巴领院事以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务。后改称宣政院。十六年(1279),灭南宋,统一全中国,于江南各地先后封僧人为总统、总摄,江南僧司

  • 元叉

    ?—525北魏宗室。字伯僬,小字夜叉。鲜卑元氏(拓跋氏)。京兆王※元继子。宣武帝元恪时,任员外郎。娶灵太后妹为妻,及太后临朝,授通直散骑侍郎。妻被封为新平郡君,迁冯翊郡君,任女侍中。威势日盛,历迁散骑

  • 世界征服者史

    书名。波斯史家阿老丁·阿塔蔑力克·志费尼(Ala’ u‘d-Din‘Ata—Malik-i-Juwayni)著。作者在蒙古汗国服官近40年,曾任蒙古镇守呼罗珊大臣阿儿浑秘书和报达长官。三次入朝哈剌和林

  • 明记

    见“耶律贤”(1302页)。

  • 陈书

    纪传体南朝陈代史书。姚思廉(557—637)撰。36卷,包括本纪6卷,列传30卷。思廉字简之(一说本名简,以字行),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迁居关中万年(今陕西西安),入唐官著作郎、弘文馆学士、散

  • 朔漠方略

    见“亲征平定朔漠方略”(1718页)。

  • 觉罗额尔德

    ?—1671清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色勒之子。初任佐领。崇德七年(1642),随军围锦州,败明总兵洪承畴松山援军。八年,从贝勒阿巴泰征明,败明步骑数千于三河县。顺治元年(1644),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关

  • 辽泽

    古地名。约指今太子河注入辽河后流段附近。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亲征高丽,曾临时驻此。亦为今辽宁海城县西三岔河的古称。

  • 脱脱禾孙

    蒙古语,意为“查验者”、“检查官”。蒙古驿站官名。又译“脱脱火孙”、“脱脱和孙”。元代驿站除设驿令、驿丞、提领外,于“郡邑之都会,道路之冲要,则设脱脱禾孙之官,以检使客,防奸非。”(《经世大典·序录·

  • 长岭府

    渤海王国置。为渤海十五府之一。因近吉林哈达岭(亦称长岭)得名。领瑕、河二州。治瑕州,故址在今吉林省桦甸县城东北8华里之苏密城;亦有他说:一说为该省海龙县西南之山城镇山城(亦名北山城子),一说在辽宁省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