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玛达都
清朝将领。蒙古科尔沁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固山贝子※喇什长子。尚郡主,封和硕额驸。雍正十一年(1733),率兵赴北路军,击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乾隆二年(1737),封镇国公。八年(1743),以勤慎受奖,赐贝子品级。
清朝将领。蒙古科尔沁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固山贝子※喇什长子。尚郡主,封和硕额驸。雍正十一年(1733),率兵赴北路军,击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乾隆二年(1737),封镇国公。八年(1743),以勤慎受奖,赐贝子品级。
即“貊”(1732页)。
唐西域军事建置。守捉城之一。时戍边军队大者称军,小者谓守捉。开元年间(713—741),置于羯盘陀国(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驻守军队,戍卫边疆。与各军、城、镇等,总称为道。隶安西都护府。
汉时南越国郎相。岭南番禺地区越人。武帝时,南越王赵建德、丞相吕嘉公开反汉。元鼎五年(前112)秋,朝廷令伏波、楼船二将军率江淮以南10万师讨之,兵困番禺城。率粤兵降汉,被封为侯,赐食邑510户。
河流名。又称伊逊河、伊苏河,俗称羊肠河。滦河支流。发源于西翁牛特旗西,虾蟆岭南麓,隔岭之西北有英金河及西拉木伦河。东南流百余里与书库里岭河会,又合拜布哈河,稍偏西南流,入滦河。清代迄今沿河一带,为蒙古
地区名。在蒙古高原南部,地处长城之北,大漠以南。为自商周至明、清,从匈奴到蒙古的北方游牧民族长期活动的场所。清统一该地区后,称内蒙古或漠南蒙古,行盟旗制度,置哲里木、卓索图、昭乌达、锡林郭勒、乌兰察布
见“达延汗2”(726页)。
西夏官位。西夏语音“岭由”,枢密六大之一,位在第三。
?—1099宋代河湟吐蕃首领。※鬼章子。元祐二年(1087),随父率众入熙河,以图收复为宋占领的故土,为宋所败。元符二年(1099)十月,宋军占领青唐(今青海西宁),因谋反罪与其他八大首领同被宋将王赡
见“额者库”(2531页)。
清廷以皇家奴仆编设的佐领和其首领之称。前者原称内牛录,后者曾称包衣牛录章京。其效力对象和性质俱与八旗各旗分佐领有别,因属包衣组织的基本单位,故也称包衣佐领。(1)内务府总管原称包衣昂邦。迄康熙三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