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达海

达海

1595—1632

满文改造者。满洲正蓝旗人,觉尔察氏。世居觉尔察,以地为姓。博洛孙。散秩大臣艾密第三子。9岁即通满、汉文义。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奉清太祖努尔哈赤命,居于宫禁,记注朝政、起草诏令、翻译书籍,受命与明使周旋。凡清与明、朝鲜、蒙古词命,多出其手。皇太极即位,始置文馆。奉命与刚林、苏开、顾尔马浑、托布戚共译汉籍。天聪三年(1629),从太宗征明,破满桂等4总兵军。奉命与明议和,置议和书于德胜门外、安定门外各1通。四年(1630),从征明,降沙河驿众,克永平。五年,赐号“巴克什”(满语,意为“学者”)。从征大凌河。六年三月,奉命改造额尔德尼、噶盖所制无圈点满文(即老满文):编制12字头;字旁各加圈、点;固定字形;确定音义;创制特定字母。自是,新满文乃成。对汉文亦有造诣,译汉文典籍甚多,主要有《大明会典》、《素书》、《三略》、《六韬》、《孟子》、《三国志》以及《通鉴》、《大乘经》等,为满、汉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因改造满文、翻译著述,被誉为满族“圣人”。因积劳成疾,未竟而卒,年仅38岁。追赠大学士,谥“文成”。

猜你喜欢

  • 马启西

    1857—1914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派的创始人。原名春生,字公惠,号慈祥,经名叶海亚,道号“西极园”。甘肃临潭汪家咀人。回族。父马元,为阿訇,幼承家学,入私塾,攻读儒学,由拔贡而中秀才。原系“花寺”门

  • 见“”(1731页)。

  • 圆山文化

    台湾先民新石器文化遗址。位于台北基隆河下游的圆山贝丘,故名。为迄今台湾省发现的最大的原始文化遗址。自1897年已开始有人发掘,后又经过多次发掘,遗存十分丰富,出土有陶器、石器、骨角器、玉器及小量青铜器

  • 宣慰司都元帅

    官名。元置宣慰使司,掌军民之务,分道总理郡县,有边陲军旅之事者,其所驻衙门则兼称都元帅府,宣慰使亦兼称都元帅。后延及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任用当地豪酋,给予金符,秩从二品,管理所部军民事务,三年一贡方物。

  • 保和

    唐代南诏国第十代王晟丰祐年号。一作保合。824—840年,凡17年。

  • 迭达族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为隆布、上隆布两部之合称。玉树25族之一。牧地跨通天河。多住河西。东界称多、扎武、拉布寺,南临拉休等族,西北抵玉树、扎武。有百长3名,属民600余户。耕牧兼半。百户驻迭达庄。信

  • 西院王

    西夏诸王位之一。位在第三。西夏文《官阶封号表》中在师位、中书位、枢密位之上。参见“官阶封号表”(1532页)。

  • 克音河卫

    见“可吉河卫”(492页)。

  • 石钟山石窟

    云南著名古迹。亦称“剑川石窟”、“石宝山石窟”。位于云南剑川县西南石宝山南峰的石钟山上。始创于唐南诏中晚期,盛于宋大理国时期。现存16处石窟和摩崖造像。石刻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其艺术深受汉、

  • 小儿锦

    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汉语拼音文字。原名“小经”或“消经”。前者是与《古兰经》等“大经”相对而言;后者是将经文加以消化之意。基本上是汉语拼音,杂有阿拉伯语、波斯语词汇,间或有个别汉字。在部分回民、特别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