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长孙稚

长孙稚

?—535

北魏大臣。河南洛阳人。鲜卑长孙氏(拔拔氏)。魏上党王长孙道生曾孙,殿中尚书长孙观子。原名冀归。6岁降袭上党公。孝文帝以其幼承父业,故赐名稚(《北史》,避高宗治讳,写为幼),字承业。史称其聪敏有才艺,虚心爱士。太和(477—499)末,为前将军,从孝文帝南征,任七兵尚书、太常卿、右将军。宣武帝即位后,因其婿侯渊为元叉所厚,骤得转进。永平二年(509),出为抚军大将军,领扬州刺史,假镇南大将军,都督淮南诸军事。孝昌二年(526),为大都督,北上镇压鲜于修礼义军。寻解行台,罢大使,诏以河间王元琛为大都督、郦道元为行台,外为声助,内实防之。由于受琛等掣肘,未能协同作战,被义军败于五鹿(今河北大名县东),与琛俱除各。寻为假镇西将军、讨蜀都督,率军镇压正平郡陈双炽起事。以军功授平东将军,复本爵。后任尚书右仆射。三年,为行台,讨雍州刺史萧宝夤。武泰元年(528),雍州平,授车骑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仆射、西道行台。孝庄帝即位,封上党王,改冯翊王,后降为郡公。迁司徒公,加侍中、兼尚书令、大行台,仍镇长安。后迁太尉公。普泰元年(531),授骠骑大将军。次年,奉斛斯椿命,入洛向节闵帝启奏谋诛尔朱世隆兄弟之意。孝武帝即位后,以定策功,更封开国子,请转授姨兄子元恽,获准。永熙三年(534),自虎牢随孝武帝入关赴长安。任太师、录尚书事,封上党王。大统元年(535)卒,赠大丞相、雍州刺史,谥文宣。

猜你喜欢

  • 南诏景庄皇帝

    唐代南诏第十一世王祐世隆谥号。见“祐世隆”(1766页)。

  • 鲁兴

    北魏末年北镇流民起义首领丁零人鲜于修礼年号。526年,凡1年。

  • 青仡佬

    清代至民国间对部分仡佬族的称呼。《黔南职方纪略》云:仁怀有之,即在今贵州赤水县、仁怀县一带有其民居住。其服装和饮食等习俗多与汉民无别。今统称※仡佬族。

  • 素姑

    一作拽剌。五代时期奚族部落联盟首领。前首领※扫剌子。后唐明宗天成四年(929),父死代立。与后唐友好,常遣使往来。后唐灭亡前夕,于清泰二年(936),欲背后唐投契丹,得后唐末帝李从珂抚慰。年底,后唐亡

  • 伊犁额鲁特

    蒙古部落分支名。清代新疆伊犁额鲁特人专称。见“额鲁特营”(2535页)。

  • 蒲察郑留

    ?—1216金官员。字文叔。东京路(治今辽宁辽阳市)斡底必剌猛安人。女真族。蒲察氏。大定二十二年(1182)进士,由高苑主簿,补尚书省令史,历监察御史、户部侍郎、顺义军节度使等。以儒家伦理处理兄弟争财

  • 牟力结簇

    明代藏族部落名。一作牟力劫簇。居今四川松潘境。洪武十四年(1381),明廷在其地置牟力劫簇长官司。其民以牧为主。洪熙元年(1425)前后,其族阿兀等聚众出没交通要道,劫掠军民财物。后聚至千人,转攻松州

  • 磋迈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官名。如史载宋元符二年(1099)四月,西夏派遣宋朝的使臣中有磋迈喀结桑。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职官品位不详。

  • 越喜故地

    勿吉(靺鞨)族越喜部所居之地。越喜部原为勿吉、靺鞨诸部之一,后为黑水靺鞨16部中的一部。渤海强盛时役属于渤海,渤海于其地置怀远、安远2府,史称府设其故地。所在,旧依《册府元龟》卷959及《辽史·地理志

  • 仆固

    见“仆骨”(3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