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史那社尔

阿史那社尔

604—655

唐朝突厥族将领。东突厥※处罗可汗次子。以智勇著闻。11岁时即拜拓设(突厥官名),建牙碛北,与颉利可汗子欲谷设分统铁勒、回纥、仆骨、同罗诸部,奉行“部从既丰,于我便足”之道,治众10年,无所课敛,治众有方,得诸首领拥戴。武德(618—626)末,率军援欲谷设抗击回纥、薛延陀进攻,败绩。贞观二年(628),西保可汗浮图城(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八年(634),乘西突厥咄陆可汗兄弟内讧,引兵西进,得众十万,自号都布可汗,发誓谋复旧地,率精骑五万,北讨薛延陀,兵败,率万人退至高昌。九年,率部归唐。次年拜左骁卫大将军,部众居灵州(治今宁夏灵武县西南),娶高祖女衡阳长公主,为驸马都尉,典屯兵于内苑。十四年(640),授行军总管,从侯君集征高昌,以功封毕国公。十九年(645),从太宗征辽东,统兵奋战,授鸿胪卿。二十一年(647),以昆丘道行军大总管与契苾何力,郭孝恪、杨弘礼、李海岸诸将,率铁勒13部及突厥骑10万伐龟兹,次年,破处月,克龟兹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县),虏龟兹王白诃黎布失毕及大臣百余人,连克70余城,移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勒石纪功班师。二十三年(649),太宗卒,请以身殉葬,不许,高宗授右卫大将军。永徽四年(653),加镇国大将军。六年(655)卒,追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陪葬昭陵。

猜你喜欢

  • 那荣

    明代云南元江傣族首领。洪武二十七年(1394)、永乐三年(1405),入朝进贡,获厚赐,明改元江府为元江军民府(今云南元江县),任知府。请率兵攻八百媳妇国,受明帝嘉劳。以石屏州洛夹桥每岁江水冲坏,仅命

  • 夏特

    拉祜语音译,意为“最富有者”。解放前云南省澜沧县糯福区一带拉祜族随着地主经济的发展分化出来的一个社会阶层。不仅占有较多的田地、牛马及其它生产资料,还经常雇长、短工和放高利贷,基本不参加农业劳动,主要靠

  • 察尼

    1640—1688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孙,豫亲王多铎第四子。顺治十三年(1656)初,封多罗贝勒。康熙七年(1668),掌宗人府左宗正事,参与议政。九年,任玉牒馆副总裁。十二年

  • 陶里桦

    节日名。契丹语音译,“陶里”意为“兔”,“桦”意为“射”。契丹语的语序是谓语置于宾词之后,合译为“射兔”。契丹民俗以三月三日为上已节,此日刻木为兔,分队走马射之。先中者胜,负队下马列跪进酒,胜队马上饮

  • 筸子坪长官司

    明永乐三年(1405)置,治所在今湖南凤凰县北。时,辰州卫指挥佥事龚能等招谕筸子坪等处三十五寨※生苗向化,龙廖彪等苗民首领遣子入朝,请设官抚治,遂设长官司,以廖彪为筸子坪长官。给印章,赐冠带、袭衣、钞

  • 粤喜县

    渤海王国置。一作奥喜县。为鄚颉府鄚州附郭县,县治故址有说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县。辽灭渤海后废,其民被迁至今辽宁昌图县一带,与万安县合为一县,称柳河县(治所在今昌图县西北八面城)。

  • 锡林

    托忒语音译,意为“夏牧场”,又称“夏窝”。牧民多于每年夏历四月进入夏牧场,九月离开。牧地通常选择草场开阔、水源丰富的河湖沿岸,以※“和屯”(由具有血缘关系的诸阿寅勒构成的夏季游牧村落)方式集体游牧;由

  • 宣统崖州志

    书名。清钟元棣修,张隽、邢定纶纂。成书于宣统年间(1909—1911),民国三年(1914)铅印本。共22卷,门类设置仿《琼州府志》,依次辑录舆地、建置、经政、海防、黎防、职官、选举、宦绩、人物、艺文

  • 耶律羽之

    辽代前期大臣。字寅底哂,小字兀里。契丹族。夷离堇※耶律偶思子,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族弟。史载其性豪爽,聪慧嗜学,能通诸部语言。太祖经营之初,多预军谋。天显元年(926),契丹亡渤海,改东丹国,受任东丹

  • 秘书监

    西夏官署名。系七种司品以外的机构,同次等司。掌国家图书著作等事。设秘书监、秘书少监等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