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青海道

青海道

又称吐谷浑道。丝绸之路东段支线,不通过河西走廊而自陕西西安(古长安)至甘肃陇西,沿今青海柴达木盆地进入新疆。汉武帝(一说汉宣帝)时即开此道。晋隆安三年(399),僧人法显从长安至印度,宋永初元年(420),僧人昙元竭赴印度求法均走此道。宋景平元年(423),吐谷浑王阿才(又作阿柴)派往刘宋的贡使亦沿此道往来。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吐谷浑王慕利延为魏军所败,退走白兰,经柴达木盆地西入新疆于阗。自是此道常通,并趋兴盛。隋大业年间(605—618),及唐贞观十四年(640)后,行者渐稀,近于衰退。北宋时再度兴盛,以后时兴时衰,直至南宋渐少通行,未再振兴。其具体路线有三:(一)由吐谷浑都城伏俟城(今青海省共和县铁卜卡古城),经白兰(今青海柴达木盆地都兰一带),西北至小柴旦、大柴旦抵甘肃敦煌,再西出阳关至新疆若羌;(二)由伏俟城经白兰,西至格尔木,再西北经尕斯库勒湖,越阿尔金山,抵新疆若羌;(三)由伏俟城经白兰、格尔木,往西南至布伦台,溯今楚拉克阿干河谷入新疆,顺今阿雅格库木湖至且末。

猜你喜欢

  • 额敏河之战

    17世纪中期和硕特部内部的一次战役。清顺治十七年(1660),鄂齐尔图汗以弟阿巴赖与己有隙,支持准噶尔部车臣等反对其所支持的僧格,双方结怨,以兵3万挺进爱古斯河(前苏联境内阿亚古斯河),进攻阿巴赖。咱

  • 归绥县志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郑裕孚编纂。民国二十三年(1934)成书。铅印。1函3册。卷首有绥远省全图、归绥县全图、归绥城郊图。全书分14目,即:舆地、建置、民族、经政、学校、神教、党务、产业、职官、选举

  • 长河西等处军民安抚司

    明代四川藏区土司名。治所在今四川康定。洪武十五年(1382)十月,该地故元四川行省左丞剌瓦蒙遣理问高惟善等,从打箭炉长河西入朝,献故元所授银印,诏赐文绮、帛、钞等,并命行人钟顺护送回居地。次年,剌瓦蒙

  • 保八

    元朝官员、文士。又译宝巴。字公孟,号普庵。蒙古人(一说色目人)。居洛阳。少好学,精易理。著有《易原奥义》1卷、《周易原旨》6卷、《周易尚占》2卷,爱育黎拔力八达(仁宗)为东宫太子时,任大中大夫,曾以此

  • 设逻

    见“设罢”(923页)。

  • 北魏肃宗

    见“元诩”(227页)。

  • 沮渠麹粥

    ? —397十六国时期卢水胡首领。临松(治今甘肃张掖县南)人。北凉主※沮渠蒙逊伯父。先世为匈奴左沮渠,遂以官为氏。世为部帅,与兄沮渠罗仇俱归附后凉吕光,任三河太守。后凉龙飞二年(397),与兄随军征西

  • 丰王

    金封爵,次国一字王号。金太祖子完颜乌烈、太宗子完颜宗美、世宗孙完颜珣(宣宗)等先后受封。天会十三年(1132),熙宗继立,追尊其父完颜宗峻为景宣皇帝,及海陵弑立,降熙宗为东昏王,降宗峻为丰王。

  • 安抚节度衙催粮文书

    吐蕃敦煌官府文书。见《关于新疆的藏文文献》13. Fr. 67号卷子。系吐蕃安抚节度衙催沙州速送粮谷之信令。内容是:“大臣论拉热、尚来桑于龙年夏季,自节度衙驻所谢德松才发出盖印急信,致函尚达玛尤公:龙

  • 答刺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五年(1407)二月,与哥吉河等4卫同时设立。《满洲源流考》改作塔拉河卫,并说塔拉河在宁古塔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