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额勒登额

额勒登额

?—1796

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姓栋鄂氏。陕甘总督※永常子。乾隆六年(1741),授三等侍卫。十三年(1748),随提督岳钟琪征金川,获一等功,擢二等侍卫。十七年(1752),晋头等侍卫。十八年,授镶红旗汉军副都统。二十年(1755),随征准噶尔,领索伦兵渡伊犁河,降宰桑得木齐等。后因堵击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未获,受责。及霍集斯擒达瓦齐及其子罗卜札,受命接应。旋因父获罪,革职,留军中立功自赎。二十一年,随达勒党阿追捕阿睦尔撒纳至哈萨克,屡与哈萨克战,多斩获,复授头等侍卫。历正蓝旗汉军副都统、御前侍卫。二十二年,随兆惠征卫拉特,因未能奋勇进剿,革副都统,降为三等侍卫。二十三年,在额卜推河擒达尔札巴朗。二十四年初,征回部霍集占。在呼尔璊转战5昼夜,获胜,因功擢二等侍卫。又战于阿尔楚尔,赐号鄂尔楚克巴图鲁。二十五年,授镶黄旗蒙古副都统。二十七年(1762),论平西功给骑都尉世职,后官至正黄旗护军统领。三十年,因病致仕。

猜你喜欢

  • 洪古

    ①见“耶律弘古”(1308页) ②见“耶律李胡”(1312页)。

  • 色勒库尔部

    清代布鲁特(柯尔克孜)部落名。原系希布察克部。乾隆二十四年(1759)归附清朝。四十三年(1778),首领楚玛克以效忠清廷,获六品顶戴蓝翎。在叶尔羌城(今新疆莎车)西南亮噶尔卡伦外游牧,通英吉沙尔城(

  • 号地

    解放前我国南方不少少数民族以某种符号为标志圈占土地的一种方式。如云南的独龙、怒、佤、傈僳等民族过去每个氏族、家族或村寨都有自己所属的山林和荒地,凡本氏族、家庭或村社成员,均可根据各自需要,单独一户或二

  • 浪牛

    解放前侗族社会的一种经济剥削形式。流行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主要存在于有租佃关系的地主和农民之间。有田出租的富户,同时把牛租给佃户饲养和使用。在租牛期间,如母牛产子,则按“主三佃一”分成,不另收牛租。

  • 煌行

    西夏职官。西夏文《官阶封号表》载为权位之一。西夏语音“六合尼正”,与中等司等位。参见“官阶封号表”(1532页)。

  • 纳花

    傣语音译。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最高封建政权中的统兵官(“右榜大元帅”)。受※召片领命参加议事庭会议,为议事庭组成人员。地位次于“四大怀朗”(官名),为“八大卡贞”(官名)之一,在代表等级地位的※“田官

  • 罗藏丹森讲索

    1878—1888清代内蒙古最大活佛章嘉呼图克图五世(一作六世)。又译作罗藏也摄丹丕嘉磋、业希丹毕嘉索等。加佛教传说的13位先世,亦作第十八世。一说土族,一说藏族。生于西宁附近之多隆基(一作多尔古)地

  • 施食

    藏传佛教举行法事的一种称谓。《元史·释老传》载:西番僧“若岁时祝厘祷祠之常,号称好事者”,“有曰朵儿禅,华言大施食也。”藏语gtorchen,译为“大施食”,举行法事时以糌粑酥油揉成食品施撒,以祈消灾

  • 商茶

    明代茶法之一。即由国家发给茶引,令商贾至产茶地自买茶叶。初,茶每引100斤,纳钱200文,后增至1000文。不足一引的发给“由帖”(茶由),每由60斤,输钱600文。“茶引”与“由帖”,相当于购销证。

  • 斡亦剌惕

    即“斡亦剌”(24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