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驻藏大臣

驻藏大臣

清朝派驻西藏地方最高行政官员。全称“钦差驻藏办事大臣”或“钦命总理西藏事务大臣”亦称“西藏办事大臣”,藏语借用满语称“安办”意为“钦差”。康熙四十八年(1709),首派侍郎赫寿入藏协助拉藏汗办理西藏地方事务,未设大臣衙署。至雍正五年(1727)派僧格、玛拉前往西藏办事。翌年,阿尔布巴事件平定,始设驻藏大臣衙门,以僧格、玛拉为首任。是为清廷正式任命驻藏大臣之始。初无正副之分,七年(1729)始有总理与协理之别。初无一定任期,至乾隆十年(1745),始定3年1任。四十五年(1780)复定正副,副大臣称“驻扎西藏协办事务大臣”或“驻藏帮办大臣”。大臣职责,初仅统领驻藏官兵,查边阅伍,监督行政。及平定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之后,设噶厦,规定西藏重大行政事务及藏官任免、藏军调动,均须由噶厦请示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办理。五十八年(1793)清廷颁行《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重新规定驻藏大臣的地位与权限,确认其地位与达赖喇嘛平等;有任免噶伦以下僧俗官员、审核财政、稽查户口、监督司法以及处理涉外事宜等全面督办藏内事务之权;对达赖喇嘛、班禅大师及其他大活佛转世亦规定必须在其监督下,通过金瓶掣签确定。清末撤帮办大臣,添左右参赞各1。辛亥革命后,被迫全部离藏。

猜你喜欢

  • 无忧寺

    见“麦积山石窟”(958页)。

  • 女真字海龙摩崖

    摩崖名。金大定七年(1167)以女真字刻于摩崖上,追述收国二年(1116)在番儿必罕设立谋克事。因位于吉林省海龙县(今梅河口市)小杨树乡庆云堡村,故又名“海龙女真国书摩崖”、“杨树林女真国书摩崖”等。

  • 河姆渡文化遗址

    新石器时期越族先人居址之一。分布于今浙江杭州湾宁绍平原东部地区。1973年在余姚河姆渡首次发掘。共分4个文化层,最早距今7000年。遗址出土有骨、石、木质的各种生产工具数千件。在第四文化层中发现有米粒

  •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辽,置十二宫,下皆设瓦里。蓊为辽圣宗※兴圣宫下之一瓦里。

  • 元宁宗实录

    书名。元官修。卷数不详。起至顺三年(1332)十月宁宗即位,迄同年十一月(共四十三日)。元统元年(1333,一说二年,1334),由翰林学士张起岩、欧阳玄、谢端等与文宗、明宗实录一并纂修。成书年代亦不

  • 格林包勒

    蒙古语音译。“格林”意为“家”、“包勒”意为“奴仆”。清代蒙古封建王公贵族的家奴。一般为主人服各种无偿劳役,不入旗籍,不服兵役,没有人身自由,得到主人允许可以娶妻成家,仍世代为奴。主人可以将其买卖、转

  • 小黎母山

    山名。又称峨茶岭,今谓尖峰岭。属海南岛五指山支脉。距旧感恩县(今属乐东县)城东200里,崖石崎岖,诸黎环居其下,外人罕至。元时征伐黎人曾驻军于此,山下至今犹存“大元军马下营”石刻,下署“甲午至元三十一

  • 大祚荣

    ?—719唐代粟末靺鞨首领,渤海国创始人。唐总章元年(668),高丽亡,其部(栗末靺鞨的一支)迁居营州(今辽宁朝阳市)。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因不堪营州都督赵翙侵侮,随父※乞乞仲象(一说即祚荣)

  • 耶律图鲁窘

    ?—947契丹开国初期臣将。早年名徒离骨,字阿鲁隐。契丹族。为肃祖曾孙(一作五世孙),五院部夷离堇(军事首领)敌鲁古子。骁勇而有谋略。太宗天显十一年(936)九月,父南下伐后唐殁于兵,受诏袭父职,并沿

  • 宁古塔

    清地区名。亦名宁古塔将军。初治今黑龙江海林县旧街镇,康熙五年(1666)移治今宁安县治。辖域东濒海,西至吉林乌拉,南界土门江(即今图们江),北连混同江。唐虞、周、秦为肃慎氏地。汉、晋为挹娄地。南北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