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人物>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

【生卒】:?—659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字辅机。先世出于北魏皇族。长孙晟子。太宗长孙后之兄。博涉书史,尝与撰《隋书》诸志。高祖武德九年,决策发动玄武门之变,佐太宗登帝位。累官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封赵国公。曾奉命与房玄龄等修定《唐律》。贞观末,受命辅立高宗。高宗即位,进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又奉命与律学之士条释唐律,撰成《唐律疏义》。因谏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削爵流黔州,自缢死。


【生卒】:?-659

字辅机,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太宗长孙后之兄。决策发动玄武门之变。贞观中以元勋皇戚历任尚书仆射、司空、司徒等重职,封赵国公,图像凌烟阁。预修唐律,参定晋王为太子,并受命辅立高宗。高宗即位,官至太尉、中书门下三品,执掌大权。奉命主撰《唐律疏议》,监修国史。后因反对高宗立武后,被许敬宗奉则天旨意诬以谋反罪放逐黔州,被迫自杀。(,参见《新唐书》)


【生卒】:?—659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字辅机。先世出于北魏皇族。长孙晟子。太宗长孙后之兄。博涉书史,尝与撰《隋书》诸志。高祖武德九年,决策发动玄武门之变,佐太宗登帝位。累官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封赵国公。曾奉命与房玄龄等修定《唐律》。贞观末,受命辅立高宗。高宗即位,进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又奉命与律学之士条释唐律,撰成《唐律疏义》。因谏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削爵流黔州,自缢死。


【生卒】:?-659

字辅机,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太宗长孙后之兄。决策发动玄武门之变。贞观中以元勋皇戚历任尚书仆射、司空、司徒等重职,封赵国公,图像凌烟阁。预修唐律,参定晋王为太子,并受命辅立高宗。高宗即位,官至太尉、中书门下三品,执掌大权。奉命主撰《唐律疏议》,监修国史。后因反对高宗立武后,被许敬宗奉则天旨意诬以谋反罪放逐黔州,被迫自杀。(,参见《新唐书》)


【生卒】:?—659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字辅机。先世出于北魏皇族。长孙晟子。太宗长孙后之兄。博涉书史,尝与撰《隋书》诸志。高祖武德九年,决策发动玄武门之变,佐太宗登帝位。累官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封赵国公。曾奉命与房玄龄等修定《唐律》。贞观末,受命辅立高宗。高宗即位,进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又奉命与律学之士条释唐律,撰成《唐律疏义》。因谏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削爵流黔州,自缢死。


猜你喜欢

  • 张清志

    真大道教传至他时益盛。为演教大宗师、凝神冲妙玄应真人。事亲孝,尤耐辛苦。居临汾时,遇地震,他遍巡木石间,听呻吟声,救活甚多。【介绍】:元乾州奉天人,真大道教第九代掌教,授演教大宗师,凝神冲妙玄应真人。

  • 吴柔胜

    【生卒】:1154—1224【介绍】:宋宁国宣城人,字胜之。孝宗淳熙八年进士。差嘉兴教授。为御史劾救荒擅放田租,且主朱熹之学,由是闲居十余年。宁宗嘉定初迁国子正,始以朱熹《四书》教诸生。迁太学博士、司

  • 陈熙晋

    【介绍】:清浙江义乌人,原名津,字析木,号西桥。嘉庆优贡生。历知贵州知县。官至宜昌知府。办开泰蒋昌华教迎案,不究胁从;宜昌水灾,以工代赈,使灾民得以生存。富藏书而详考订。有《春秋规过考信》、《春秋述义

  • 丁野夫

    【介绍】:元末明初西域回纥人。迁居浙江钱塘。洪武初曾知广西藤县,后谪戍云南。工乐府,套数小令极多,隐语亦佳。亦善画山水人物。有杂剧《双鸾栖凤》、《赏西湖》、《淛江亭》、《俊憨子》。

  • 边镛

    【生卒】:?—1501【介绍】:明河间府任丘人,字克振。边永子。景泰四年举人。选授御史。成化时至辽东监武靖伯赵辅军。十八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次年,在大同据险设伏,击退鞑靼小王子。官至南京刑部右侍郎

  • 于洛侯

    代(郡治今山西大同)人。以旧功为秦州刺史。刑重滥杀,激起民变。孝文帝令于州治斩洛侯,以安抚百姓。(六,,参见《北史》)【介绍】:北魏代人。为秦州刺史,贪酷残忍。尝生拔罪人舌,磔其手足,命将绝,始斩其首

  • 刘希向

    江南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有孝行,冒死入火救父;割股为父治病。

  • 果齐斯欢

    【生卒】:?—1828【介绍】:清宗室,镶蓝旗人。嘉庆七年进士,历官内阁学士、户部侍郎兼国子监事务、署翰林院学士、吏部侍郎、工部侍郎、巴里坤领队大臣。道光间,官至黑龙江将军。卒谥文僖。

  • 王纶

    【介绍】:明苏州府昆山人,字理之,以字行。伟貌修髯,喜吟善画,为沈周入室弟子。长于写貌,尤工篆隶楷法。阙里重建圣庙,东抚以礼聘往,穹碑大额皆出其手。居室名“君子林”,翛然自得,不慕荣利。

  • 袁君正

    南朝梁人,昂子。历吏部郎、北中郎长史、东阳太守。在郡得民心,及征还,郡民上表请留任。梁末为吴郡太守,侯景之乱,率军入援建康,城陷乃还。后侯景遣军攻郡,为郡中富民所挟、遂降,病卒。(,参见《南史》)【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