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宣宗大中年间秀才。曾寓居南山大寮庄,夜有二人相访,自称是桃林斑特处士和南山斑寅将军,临别时又各赋诗1首。明日,宁氏方知二人乃是牛、虎所化。《全唐诗》收宁茵、斑特、斑寅诗各1首,统名之曰《二斑
【介绍】:孟浩然《途中遇晴》诗句。景,日光。二句写雨止初霁时斜阳清晖、山高云低的山中黄昏景色,历历如画。
【介绍】:唐代散文家。字将道。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徙居冯翊(今陕西大荔)。生卒年不详。徐坚父,徐惠弟。八岁能文。举弘文生,调曹王府参军。高宗时,为潞王府文学、崇文馆学士,累进西台舍人。高宗爱其文
【介绍】:高适作。沈四山人,即沈千运,晚年隐居濮上,高适赋此以赠别。约写于天宝五载(746)秋。通过描写沈氏偃仰山间、以自然为友的隐居生活,深情赞美了他的高尚情怀和隐逸志趣。诗以石泉淙淙、桂花松子、白
【介绍】:朱湾作。山人,隐士。东溪,在宣州(今属安徽),一名句溪。诗前四句叙写行走山中访寻山人之经过;五、六句描绘东溪草堂景色之幽美;后两句用桃花源之典,抒写思古之情。清宋宗元评为“隐居光景如画”。(
【介绍】:唐代诗人、画家。字子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于长安。生于开元中。少好学强记,精思攻文。进士及第。一说登大历进士第,误。大历元年(766)官合肥令。累至检校虞部(一作礼部)郎中、汴州观察判
明佚名辑。明正德十四年(1519)吴门陆氏刊本。本集收录唐五家诗共六卷,计《郎士元诗集》1卷、《唐包刑侍(何)诗集》1卷、《唐包秘监(佶)诗集》1卷、《皇甫冉诗集》2卷、《皇甫御史(曾)诗集》1卷。
即汲冢书。晋太康二年(281),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数十车竹书。内有《易经》、《国语》、《穆天子传》等,共七十五篇。竹书为先秦科斗文字。晋武帝命荀勗撰次,以为《中经》。原简已失传。
【介绍】:韦应物作。淮上,淮水边,今江苏淮阴一带。广陵,今江苏扬州。诗写淮上所见秋山暮钟、风雨波涛之景,抒发浓厚的羁旅之情,表达对广陵亲友的深切思念。情景交融,意境深邃。
道观名。在唐东都洛阳。魏知古有《玄元观寻李先生不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