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唐诗入门

唐诗入门

①许琰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2月出版,17.7万字,收入《中国传统语言文化普及丛书》第二辑中。此书原题《唐诗俗说》,是作者拟以付印的稿本,无刻本传世。作者许琰,考订为清人,生平不详。该书原八卷,第八卷为“历代古歌”,这次编选时删去。今七卷本共选唐代86位诗人277首诗作。许氏原书稿选有见地,不拘泥于名家名作,而以艺术成就高低为准。本书为注解本,其注特点是通俗,用口语解释典故、词句。由于作者有诗歌创作的实践经验,对诗的层次、结构、诗人构思的探寻,往往得其大旨。颇能给人以启发,对初学唐诗者尤为适宜。为此,编选入丛书时将书名改为《唐诗入门》。这次校点主要以中华书局排印本《全唐诗》为校本。文中对诗作者加注,给予简介,作者生卒年、月及生平尽可能采取较可靠的最新研究成果。书前有“前言”、“序”。②程章灿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12万字,收入《中国传统文化入门丛书》中。全书共分五部分:一、唐诗的繁荣及其因缘;二、唐诗的发展及其流变;三、唐诗的类别举例与风格特征;四、唐诗的体裁与格律;五、唐诗的研究与欣赏。作者通过以诗引文、以文论诗的手法对唐诗名篇进行分析、举例、论述,使读者增加对唐诗全貌及名篇的感性认识,有较强的可读性。书首有“前言”。末附“后记”。

猜你喜欢

  • 张象文

    【介绍】:见张?。

  • 感伤诗

    白居易诗歌类别之一。白氏自编诗集,将其诗分为讽谕、感伤、闲适、杂律四类。他在《与元九书》中说:“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谓之感伤诗。”感伤诗多是对社会、历史和人生的感喟,在其诗

  • 题岐王旧山池石壁

    【介绍】:白居易作于太和五年(831)至六年,其时作者在河南尹任上。岐王旧山池当在岐王山亭院,位于洛阳城定鼎门街东惠训坊(《唐两京城坊考》卷五)。全诗描写石壁山池的景色,寄情于景,情景相融,章法奇特,

  • 沈宋

    指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二人皆为武后时著名宫廷诗人,擅写应制之作;俱讲求诗歌格律之美,一时并称。《新唐书·宋之问传》云:“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佺

  • 寻西山隐者不遇

    【介绍】:丘为作。诗题一作《山行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通过作者访隐者不遇这个具体事件,感悟隐逸之趣与清净之理,表现了诗人的幽情雅趣和旷达胸怀。结尾“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二句,暗用王子猷雪夜访戴不遇却

  • 于瓌

    【介绍】:唐代诗人。字匡德。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生卒年不详。大中七年(853)以状元登进士第。授校书郎。咸通五年(864)以兵部员外郎试吏部平判选人,转吏部员外郎。十年(869),出为湖南观察使。

  • 郭遵

    【介绍】:唐代辞赋家。生卒年、籍贯不详。贞元中进士及第。工赋。《全唐文》存律赋四篇。《全唐诗》存诗二首(《南至日隔仗望含元殿香炉》诗,《文苑英华》署裴次元作)。事迹见《唐诗纪事》卷四三。

  • 彭城子

    【介绍】:见刘叉。

  • 韩鄠

    【介绍】:生卒年、籍贯、事迹不详。《新唐书·艺文志三》农家类著录其《岁华纪丽》二卷(《宋史·艺文志四》作四卷)、《四时纂要》五卷,置于最后,鄂当为唐末、五代人。《岁华纪丽》按四时十二月节序,采经史子传

  • 玉颓

    见“玉山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