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塞下曲四首

塞下曲四首

【介绍】:

①(全)王昌龄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前漫游西北时作。《塞下曲》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曲,属《横吹曲辞》,为唐新乐府辞。有的本子作《塞上曲》,第二首,一本题作《望临洮》。诗写边塞征战之事。前二首写得尤其好。第一首前四句极写边地之寒苦萧条,后四句用对比手法,批评“游侠儿”的恃勇骄纵,赞扬“幽并客”的战死沙场。前四句对艰苦环境的渲染,正是为了突出幽并健儿以身许国的忠勇。第二首追忆开元二年(714)薛讷大破吐蕃事,格古气雄,读来悲壮苍凉,但不衰飒,更不消极悲观。②(全)常建作。玄宗晚年好大喜功,不断发动开边战争因而边疆地区连年征战,不得安宁。这组诗从历史的角度,通过正反两个方面作了纵向比较,态度鲜明地表示了反对战争、向往和平的主张。第一首热情歌颂了汉武帝时与乌孙通好,化干戈为玉帛,和睦相处,天下太平的盛况。第二首写自明君祠北望,一片髑髅遍地、阴森恐怖的惨象,表现战争造成的严重祸害。第三首言边将无能,即使连年劳师远征,士卒也只能徒作冤死之鬼。第四首写昭君墓之孤寂荒凉,喻唐王朝放弃睦邻政策,有违昭君出塞之初衷。贺裳评第一首曰:“唐三百年,《塞下曲》佳者多矣,昌明博大,无如此篇,出自幽纡之笔,故为尤奇。”(《载酒园诗话》又编)③(全)李益作。塞下曲,唐新乐府辞。这组诗均写出征塞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第一首写边塞的奇丽风光和驻边将士的骁勇善战;第二首凭吊秦汉遗迹,慨叹古往今来烽烟迭起征战不已;第三首以前代忠臣义士作比,抒写汉族军民在胡敌侵扰掳掠下坚贞不屈、赤心向国的精神;第四首表达大唐将士慷慨赴边、立功沙场的豪情壮志。全诗语言铿锵,气势雄壮,境界壮阔,内涵浑厚。

猜你喜欢

  • 下机迎

    战国苏秦游说秦惠王不成,返家,其妻不下织机迎接;及佩六国相印归,妻子则下机热情迎接。事见《战国策·秦策一》。钱起《送张参及第还家》:“借问还家何处好,玉人含笑下机迎。”

  • 浦中夜泊

    【介绍】:白居易元和十年(815)写于贬江州司马赴任途中。诗人夜泊江中,信步江堤,霜冷风凄,黑夜漆漆。只有泊舟处一点孤灯,透一点光亮,送一丝温暖。此诗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孤寂的心情。尤其后两句,似乎从旁人

  • 孺亭

    东汉人徐稚之祠。故址在今江西南昌市。罗隐《钟陵见杨秀才》:“孺亭滕阁少踟蹰,三度南游一事无。”参见“孺子②”。

  • 张文昌

    【介绍】:见张籍。

  • 君苗

    指晋代崔君苗。陆云在给其兄陆机的信中说,崔君苗见到陆机的文章,叹其高妙,自认为赶不上,常常想自焚笔砚而不事文学创作。见《晋书·陆机传》。李峤《砚》:“君苗徒见爇,谁咏士衡篇。”

  • 高阳宴

    见“高阳池”。

  • 州家

    指州刺史。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 履薄冰

    语出《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后用以喻谨慎小心。贾岛《让糺曹上乐使君》:“战战复兢兢,犹如履薄冰。”亦作“履冰”。张九龄《始兴南山下有林泉尝卜居焉荆州卧病有怀此地》:“多惭

  • 杨洵美

    【介绍】:敬宗宝历元年(825)进士,终监察御史。工诗,张为《诗人主客图》列其为清奇雅正主李益之“入室”者。《全唐诗》录其诗1首,《全唐诗补编·补逸》补诗2句。

  • 徐东野

    【介绍】:见徐仲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