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见之
【介绍】:
见李虞仲。
【介绍】:
见李虞仲。
【介绍】:李白作。幽人,指隐士。对酌,即对饮。此诗写与友人对饮之佳趣。“一杯一杯复一杯”句,七字中六字犯重,重字乃诗之大忌,而太白此句“反不觉相犯。夫太白先有意立,故七字六犯,而语势益健,读之不觉其长
【介绍】:卢照邻作。二兄,名字未详。据照邻《五悲·悲才难》文中“余之昆兮曰杲之,余之季兮曰昂之”两句,可知其有兄字杲之、弟字昂之。又《旧唐书》本传曾载其兄名光乘,“亦知名,长寿中为陇州刺史”。此诗表达
【介绍】:皇甫冉作。诗题一作《巫山高》。诗化用神话传说,极写巫山的高峻雄奇,令人叹为观止。唐高仲武云:“《巫山》诗,终篇奇丽。”(《中兴间气集》卷上)清乔亿亦云:“平正浑逸,无锻琢痕。此种题六朝人最擅
【生卒】:919—965【介绍】:五代文学家。即后蜀后主。原名仁赞。字保元。邢州龙岗(今河北邢台)人。后蜀高祖第三子。初为两川节度使行军司马。后蜀开国,为东川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明德元年(934
【介绍】:杜甫作。由诗序得知,此诗是杜甫于大历五年(770)正月二十一日,因发现高适任蜀州刺史时于人日寄赠的诗,有感而作。时高适已亡,故云“追酬”,并于“高”前加“故”字。蜀州,今四川崇州。人日,农历
金石志。宋赵明诚撰。三十卷。自序云:“君臣行事之迹,悉载于史,……若夫岁月地理官爵世次,以金石刻考之,其牴牾十常三四。盖史牒出于后人之手,不能无失,而刻词当时所立,可信不疑。则又考其异同,参以他书,为
比喻好坏同归于尽。语出《书·胤征》:“火炎昆冈,玉石俱焚。”李白《送张秀才谒高中丞》:“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亦作“玉石同焚”。吴融《闲书》:“大底鹪鹏须自适,何尝玉石不同焚。”
苏秦、张仪,战国时纵横家,游说诸侯,能言善辩。后因以“苏张舌”指人有口才。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却假苏张舌,高夸周宋镡。”
【介绍】:五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世次不详。五代时曾为祠部郎官。《全唐诗》存诗一首。事迹见《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三。
【介绍】:张说作于被贬岳州(今湖南岳阳)时。梁六,即梁知微。洞庭山,即君山。诗写游洞庭而神思飘渺,睹君山而想落天外,当此时的诗人触动起湘君与湘夫人的情事,缠绵之感顿生,可“闻道神仙不可接”的现实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