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三征南唐

三征南唐

五代时后周世宗柴荣在统一战争中,曾先后三次亲征南唐。显德二年(公元9 55年)十一月,柴荣命宰臣李谷率军进攻南唐。南唐中主李璟命大将刘彦贞统兵二万赴援寿州(今安徽寿县),另派大将皇甫晖等率兵三万屯定远(今安徽定远东南),以为后援。周军自正阳(今安徽寿县西)渡淮,连败唐兵,包围寿州。次年初,柴荣自汴京(今河南开封)亲往督师,在正阳东大败唐军,斩杀其主将刘彦贞,旋乘胜连下滁(今安徽滁县)、扬(今江苏扬州)、泰(今江苏泰州)、光(今河南潢川)、舒(今安徽潜山)诸州。显德四年初,柴荣因周军久攻寿州不下,再次渡淮督战。时寿州粮尽,处境危急。南唐皇弟李景达自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急遣兵数万赴援,进屯寿州城北紫金山,又筑甬道直抵寿春(即寿州城),以运粮储。周军先断其甬道,隔绝寿州城内外唐军联系,尔后大举出击紫金山,歼敌五万,俘其主将边镐、许文稹等。李景达逃归金陵(今江苏南京)。遂克寿州。同年底,柴荣又三征南唐,水陆并进,势如破竹,连下濠、泗(今江苏盱眙)、楚(今江苏清江南)、扬等州。显德五年初,南唐乞和,愿献江北庐(今安徽合肥)、舒、蕲(今湖北蕲春)、黄(今湖北新州)四州之地;并献犒军银十万两,绢十万匹,银十万贯,茶五十万斤,米麦二十万石;另岁输贡物十万。战争遂告结束。三征南唐的胜利,使后周共获南唐江北淮南之间十四州、六十四县之地,从而提高了中原王朝的声威,为后周北伐攻辽创造了条件。

猜你喜欢

  • 海都之乱

    元世祖忽必烈与元成宗铁穆耳统治时期蒙古诸王海都发动的武装叛乱。海都系窝阔台之孙,合失之子。蒙哥即大汗位后,镇压了窝阔台后王的反抗,海都心怀不满。蒙哥死,海都支持阿里不哥,对抗忽必烈。阿里不哥败降,海都

  • 成吉思汗西征

    成吉思汗于公元1219年至1225年间向中亚以至欧洲发动的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征讨。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遣大将哲别领兵二万攻灭西辽。同年,成吉思汗派遣的一支商队在花剌子模边境受到洗劫。成吉思汗遂以此为

  • 郑躬起义

    汉成帝时广汉郡(汉代辖境相当于今川北、甘南、陕南一带)农民起义。成帝时,统治集团荒淫腐朽,赋敛沉重,百姓饥馑,流离道路。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广汉(治今四川梓潼)钳子(亦称钳徒)攻破监牢,救出死罪

  • 上源驿事件

    唐末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谋杀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事件。中和四年(公元884年)五月,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在镇压了黄巢起义军之后,回军至汴州(今河南开封),营于城外。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忌李克用强盛,剧萌谋杀之心

  • 太平天国革命

    十九世纪中期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全国规模的农民战争。1851年1月11日(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领导农民、烧炭工人、矿工及部分会党、无业游民等约二万人举行武装

  • 都江堰

    战国时著名水利工程。秦昭王(一说秦孝文王)时,蜀郡守李冰总结了前人治水经验,征发民众,在今四川灌县西北岷江中游主持修筑了水利工程,即后来有名的都江堰。他们用竹笼装上卵石,在岷江中间筑起分水堤埂,把岷江

  • 台湾抗日义勇军

    台湾绅民反抗日军割占台湾的武装。《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的消息传来,台湾绅民奔走相告,集会抗议割台,联名发布檄文,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1895年6月2日(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十日)清政

  • 御前军

    南宋军队名。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高宗即位不久,即设御营司,以陆续改编诸将所统军队。建炎三年,因以辛企宗为御营司都统制,韩世忠、张俊等高级将领皆不服,遂另设御前诸军:以韩部为御前左军,张部为御前

  • 殿试

    皇帝在殿廷上亲自主持的对会试录取的贡士的考试,亦称廷试。其制初始于唐代武则天之时。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二月,武则天亲策贡士于洛城殿,为殿试之始。但唐代并无形成定制。殿试后将进士分为五甲之制始于宋太

  • 阿睦尔撒纳之乱

    阿睦尔撒纳本为辉特部台吉,策妄阿拉布坦的外孙,与准噶尔部贵族有密切的血缘关系。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准部贵族达瓦齐在阿睦尔撒纳的协助下,夺得了统治权。但却遭到另一贵族讷默库济尔噶勒的攻击。达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