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张秀眉起义

张秀眉起义

太平天国革命时期贵州苗民的反清武装斗争。张秀眉,贵州台拱(今台江)人,苗族,靠佣工度日。1855年(咸丰五年)春,他与包大度等人聚合苗民数千奋起抗税拒官。4月30日(三月十五日)他们在台拱掌梅里誓师起义,张秀眉被推为大元帅。贵州东部清水江两岸的广大苗族人民,分别在高禾等人的领导下起义响应。义军首先攻取了附近的清军据点,然后于9月(八月)攻占丹江厅城。翌年夏秋,义军连克施秉、清江、台拱、黄平、清平、都匀等厅州县城,并联合侗族起义军摧垮了清政府新建的“苗疆”重镇古州厅城,清总兵桂林走投无路,登楼自焚。1857年(咸丰七年)初,义军在都匀附近大破清军,贵州提督孝顺兵败自尽。不久,义军攻占黔东重镇镇远。义军声势益振,席卷贵州东南部。他们设官分职,夺取清军以“屯垦”为名所霸占的土地分给农民,深受群众拥护。义军又与贵州以汉族农民为主的号军、斋军并肩战斗,连克贵州许多州县,并多次击败湘军、川军和黔军的进攻。1870年(同治九年),以席宝田为首的清军猖狂反扑,攻陷义军基地台拱,继而猛攻义军的最后据点凯里,义军被迫退保雷公山。1872年(同治十一年)春,义军退至乌鸦坡。不久,包大度牺牲,张秀眉被俘就义,起义失败。

猜你喜欢

  • 旅大租地条约

    俄国强租旅顺大连的条约。原称《中俄会订条约》,又称《中俄会约》,1898年3月27日(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六日)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与俄国驻华代办巴布罗福在北京签订,主要内容:俄国租借旅顺口、大连湾及附近水

  • 西林教案

    见“马神甫事件”。

  • 中法天津条约

    原称《和约章程》,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6月27日(咸丰八年五月十七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天津签订。共四十二款,附约六款。其主要内容是:公

  • 八思巴字

    元代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文字,又称蒙古新字。八思巴,吐蕃萨斯迦人。忽必烈即位后被封为国师,受命创制蒙古文字。八思巴在藏文字母的基础上加以变革,创制出蒙古新字,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作为法定的官方文字正

  • 麟德之变

    麟德元年 (公元664年)唐高宗欲废武后之事。参见“武周代唐”。

  • 三国干涉还辽

    沙俄联合法国和德国共同干涉日本退还甲午战争中割占的辽东半岛,以争夺侵华权益的事件。沙俄早就觊觎中国东北。中日马关议和期间,它闻知日本议割辽东半岛,即一面对日本施以军事威胁,一面拉拢列强中其他国家以共同

  • 天津电报总局

    清末设立的近代电讯企业。1880年(光绪六年)李鸿章奏准设立于天津,以盛宣怀为总办。设紫竹林、大沽、济宁、清江浦、镇江、苏州、上海等七处分局。中国第一条陆路电线即津沪电线,从天津开始循运河、越长江、经

  • 祺祥政变

    见“辛酉政变”。

  • 王二起义

    明末陕北农民起义。天启(公元1621年—1627年)年间,陕北灾荒连年,民不聊生,而明朝政府又严催赋税,人民生活陷入绝境。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陕北澄县饥民在白水县农民王二率领下,以墨涂面,冲进

  • 商汤灭夏

    商汤灭葛以后,又陆续灭掉了韦、顾、昆吾等夏的与国, “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控制了整个东方地区,于是在伊尹的辅佐下兴兵灭夏。这时,夏朝在桀的统治下正处于分崩离析的境地,外而诸侯叛离,内而民众反抗,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