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燕国

燕国

古国名。①西周分封的诸侯国。本作匽、郾。姬姓。或称北燕。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后,封召公奭于北燕,召公留宗周辅相成王,其长子就封为第一代燕侯。都蓟(今北京市西南)。燕为周北方重要屏藩,但因长期独处北方,与中原较少往来,西周春秋间其事迹多湮没无闻,以至西周中期以前九世燕侯的名号亦失记载。近年北京郊区等地出土燕国初期青铜器铭文可补史乘之不足。燕与北方山戎(约分布于今河北北部)相邻,春秋初年,山戎侵燕,燕求救于齐桓公,北伐山戎而还。战国时,燕为七雄之一。燕王哙时,因惑于禅让之说,传位于相国子之,导致内乱,国家一度被齐攻占。燕昭王谋雪国耻,延请乐毅为将军,联合五国军队攻破齐国,占齐七十余城。同时燕将秦开击破东胡(山戎之后),辟地千余里,置上谷、渔阳、辽东、辽西郡。燕昭王时,国家殷富,在原都城之外,又修建武阳(今河北易县) 为下都。昭王去世后,燕被齐打败,所得齐地全部失去。公元前226年,燕上都蓟被秦攻破,燕王喜迁到辽东。公元前222年,秦攻占辽东,虏燕王喜,燕亡。燕自召公至王喜共传四十三代。②西周异姓诸侯国。姞姓。开国君主伯倏,相传为黄帝之后。在今河南延津东北。后人为区别于北方姬姓的燕国,称之为南燕。

猜你喜欢

  • 禹铸九鼎

    传说禹在划定九州的同时,利用九州的贡金所铸造的九个大鼎,以象征自己对九州的统治权力。

  • 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

    又称《善后事宜清册附粘和约》,通称《虎门条约》或《虎门附约》。1843年10月8日(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日)清朝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全权大臣璞鼎查在广东虎门签订《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共十六款,附

  • 马神甫事件

    又称“西林教案”。1853年(咸丰三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中国广西西林县境,勾结当地的土豪劣绅、流氓无赖,作恶多端,激起民愤。1856年2月(咸丰六年正月)新任知县张鸣凤将马赖和不法教徒二十

  • 田流起义

    刘宋会稽郡(治今浙江绍兴)鄞县(治今浙江宁波)人民起义。刘宋后期,统治阶级加重对农民的奴役和剥削。泰始五年(公元469年),临海(治今浙江临海)人田流,在会稽郡鄞县领导当地农民举行起义。起义群众杀鄞县

  • 中法天津条约

    原称《和约章程》,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6月27日(咸丰八年五月十七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天津签订。共四十二款,附约六款。其主要内容是:公

  • 尧舜禹禅让

    黄帝以后,华夏部落联盟吸收了夷人中的一些部落,发展到黄河中游的大平原地区,部落联盟制度也更加完善。相传尧(陶唐氏,名放勋)为部落联盟首领日久,在部落联盟议事会上提出继任人选的问题,四岳(四方部落首领、

  • 轮台诏

    汉武帝晚年所颁布的一份诏书,又称罪已诏或轮台罪已诏。轮台(又作仑头,今新疆轮台东南玉古尔),系西域古国。地处西域中央,当丝绸之路北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李广利西征大宛

  • 专诸刺王僚

    春秋末年,吴王夷末之子僚继立为王,其堂兄公子光阴谋召纳贤士,欲杀王僚自立。时伍子胥逃亡至吴,窥知公子光之意,乃求得吴国勇士专诸推荐于光。吴王僚十二年(公元前515年),光设宴请僚,专诸藏匕首于食鱼腹中

  • 帝国宪政会

    见“国民宪政会”。

  • 徐勃起义

    汉武帝末年的农民起义。汉武帝时,长期战争,加重了农民赋税徭役负担。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徐勃(一作㪍)在泰山、琅琊一带举行武装起义。他们攻城克邑,夺取兵器,诛杀官吏,释放被囚禁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