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

1894年——1895年(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一年)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1894年是中国旧历甲午年,故称中日甲午战争。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富有封建性与侵略性,极力鼓吹向外扩张,强烈要求重新分割世界殖民地,并制定了征服全世界的“大陆政策”。日本向外侵略的第一个目标是朝鲜。1894年春,朝鲜爆发了东学党(亦称东学道)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政府一面劝诱清政府出兵,一面设立大本营,秘密下动员令,准备挑起战争。清政府上了日本的圈套,于6月(五月)初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军一千五百人赴朝。日本见阴谋得售,立即出兵朝鲜。7月23日(六月二十一日), 日军占领王宫,组织傀儡政权,并利用它宣布废除中朝所有商约,授权日军驱逐在朝所有清军。7月25日(六月二十三日)日本海军在牙山口外丰岛袭击护送运兵赴朝的中国海军。日本陆军从汉城出发,偷袭牙山清军。清政府被迫于8月1日(七月一日)向日本宣战。聂士成部虽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主将叶志超却不战而逃,退往平壤。日军步步紧逼,经过平壤、黄海两次大战, 日军占领朝鲜全境,并掌握了黄海、渤海的制海权。10月(九月)下旬, 日军分两路侵入中国辽东半岛,第一军从朝鲜北部渡鸭绿江,攻占安东(今丹东)直入辽宁腹地;第二军渡海由花园口登陆,直犯金州,相继侵占大连、旅顺。1895年2月(光绪二十一年一月)日军攻占山东半岛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灭。中国人民和清军爱国官兵虽然奋勇抗战,屡创日军,但却无法扭转败局。腐朽的清政府在日本军事进攻和外交讹诈下,屈膝投降。经过美国的“调停”,1895年3月2日(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六日)李鸿章带领顾问美国人科士达,与日本全权代表首相伊藤博文、外务相陆奥宗光,在日本马关(今下关)开始谈判,并于4月17日(三月二十三日)签订《马关条约》,中日战争至此结束。从此,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猜你喜欢

  • 田氏代齐

    春秋末年,齐国田氏代替姜齐政权的事件。春秋初年,陈国的公子完逃到齐国,任工正,称田氏。春秋末年齐景公时,公室剥夺民众生产物的三分之二,只剩下三分之一归民众维持生活;对不少民众施行刖刑,以致国家众多的市

  • 三京宰相府

    辽先后后置五东,即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大名城)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以五京为中心,分全国为上京道、西

  • 赵应元、谢迁抗清斗争

    清军入关之初山东人民的反抗斗争。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九月,李自成裨将赵应元领导的起义军占领青州(今山东益都),杀掉清山东巡抚王鳌永,各地义军纷起响应。顺治三年十一月,谢迁率众起义,一举攻占高苑县

  • 胡惟庸之狱

    明代党狱。胡惟庸(?——1380年),定远(今属安徽)人,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归朱元璋于和州(今安徽和县),为元帅府奏差。后历任主簿、知县、通判、太常寺卿、中书省参知政事。洪武六年(公元1

  • 齐行增价

    清代手工业工人向作坊主以及封建政府要求提高工价的一种斗争。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踹匠罗贵领导了“齐行增价”的斗争。康熙四十年的斗争,声势极大,领导人号令一出, “千百踹工景从,成群结队,抄打竟

  • 中法简明条约

    即《中法会议简明条款》,亦称《李福协定》。中法战争期间,法国胁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中法战争爆发前后,清政府内部在战、和问题上争论激烈,权臣李鸿章等人极力谋和。战争正式爆发后数月之内,法军侵占了红

  • 前秦

    十六国之一。氐族贵族苻洪建立。氐族苻氏世代为西戎酋长,公元351年,苻洪自称三秦王。洪死后子苻健继位,改国号为秦,史称前秦,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苻健死后,子苻生继位,其性残暴,为族兄苻坚杀掉。苻坚

  • 独尊儒术

    我国封建社会自汉代推行的一种思想专制政策。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在战国时代仅是诸子百家之一。秦代虽有儒生为博士,但并不为朝廷所重。汉初诸帝信奉黄老之学,儒家学者亦逐渐为帝王所尊礼。汉武帝继位后,为加强思

  • 中都战役

    金蒙间一次重要战役。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蒙古军于乌沙堡、浍河堡大败金军后,十月,前锋直逼金统治中心中都(今北京)。主战派完颜天骥与完颜律明先后奉命组织军民,以坚固城垒为依托,在中都城内外奋战抵抗

  • 韩原之战

    春秋时期秦晋间的一场战争。晋惠公未即位前,为换取秦穆公答应派兵护送自己回国,曾许诺割让黄河以外的五个城邑给秦国,但事后反悔。晋惠公四年,国内发生饥荒,曾请求秦国输入粮食,秦国慷慨地答应了,但第二年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