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租庸调法

租庸调法

唐代前期在均田制基础上实行的一种赋役制度,包括田租、力庸和户调三项,故简称租庸调法。征收的原则为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其法初颁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武德七年又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具体办法是:凡天下丁户(初二十一岁为丁,后有变动)分不课户和课户。皇室、贵族、勋臣,官吏以及孝子顺孙,义夫节妇闻名乡里者,租庸调均免,为不课户。课户每丁每年交租粟二石。随乡土所出,交绫、绢、絁二丈,绵三两,麻布之乡输布者则加五分之一,即二丈五尺,另加麻三斤。庸是代替力役的一种赋税,亦称“输庸代役”。政府规定,凡男丁每年服役二十日,有闰之年则加二日,为二十二日。不服役者须每日折纳绢三尺,布则加五分之一。政府有事加役十五日免调,加役三十日则租调俱免,正役和加役,总计不得超过五十日。若遇水、旱、虫,霜等自然灾害,农作物损失十分之四以上免租,损失十分之六以上免租调,损失十分之七以上,租庸调全免。新附丁户,春附课役并征,夏附免课从役,秋附则课役全免。唐代中叶,随着均田制的破坏,租庸调法不能继续推行。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杨炎推行两税法,租庸调法废止。

猜你喜欢

  • 枞阳会议

    太平军将领在安徽枞阳镇(今枞阳县)召开的军事会议。1858年7月下旬(咸丰八年六月中旬)李秀成、陈玉成、李世贤、黄文金等将领在枞阳集会讨论并决定了统一指挥联合作战的方针和解救天京的军事计划。会后,陈玉

  • 襄郢民兵

    南宋末年抗元义军。咸淳(公元1265年—1274年)时,元军围困襄樊(今属湖北)二城达五年,陆地修筑白河、鹿门、万山等营寨,水道设木栅铁索以拦截船只人等出入。二城粮援不继。京湖制置大使李庭芝督师赴援,

  • 敦煌石窟

    我国著名石窟。包括古代隶属敦煌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和水峡口小千佛洞四处。一般指莫高窟。莫高窟亦称千佛洞,前秦建元二年(东晋太和元年,公元366年),相传僧乐僔始凿窟造像。历经隋唐以至元代,均

  • 中法新约

    见“中法会订越南条约”。

  • 蔡国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封于周武王克商后,开国君为周武王弟叔度。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叔度因参加武庚叛乱,被周公放逐,其子蔡仲(名胡)复封于此。春秋时蔡为小国,常追随于楚。蔡灵侯时为楚所灭。三年后

  • 天完

    元末徐寿辉、彭莹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建立的政权。见“徐寿辉、彭莹玉起义”。

  • 好水川战役

    宋、夏间一次重要战役。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二月,宋探知西夏元昊谋发兵攻渭州(今甘肃平凉),直逼怀远城。主持泾原路军事的韩琦乃在镇戎军(今宁夏固原)集合军队数万,命大将任福指挥出击。西夏军佯败撤退

  • 汉朝

    朝代名。包括西汉和东汉。公元前206年刘邦灭秦, 不久又打败项羽,于公元前202年称帝,国号汉,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或前汉。疆域东南至海,西到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葱岭,西南至云南

  • 石鼓书院

    我国古代著名书院。在今湖南衡阳石鼓山。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宋太宗至道时李士真即旧址重修,赐“石鼓书院”敕额。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州县学兴,一度荒废。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部使者

  • 高煦之叛

    明宣宗时皇族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明成祖封子朱高煦为汉王,高煦狙诈多智,以武才自负,曾随成祖出征有功,阴谋夺太子位,未成。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八月,高煦在乐安(今山东邹平北)举兵反,任命王斌、朱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