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西姆拉会议

西姆拉会议

英国对西藏一直抱有野心。辛亥革命时期,英国支持西藏的叛国集团发动武装叛乱,以期实现其侵占西藏的阴谋。1912年英国武装护送叛逃的达赖回藏,于1913年1月在拉萨宣布“独立”。北京政府严正声明西藏是“我中华民国领土”,并派四川都督尹昌衡率兵进藏平叛。英国公然出面干涉,以不承认中华民国相要挟,并以“护商”为借口,派军队进入拉萨。袁世凯政府屈从英国压力,下令川军停止进藏,允许和英国商谈西藏问题。1913年10月至1914年7月中英藏会议在印度的西姆拉举行。会议期间,英国代表多次胁迫中国中央政府代表接受西藏“独立”和囊括我国西藏、西康、青海广大地区的所谓划分“内外藏”的要求,遭到严词拒绝。同时,英国代表还在会外背着中国中央政府代表,勾结西藏地方“代表”私行签订《西姆拉条约》,中国中央政府代表拒绝在这个非法的条约上签字,并正式声明,凡英国同西藏地方当局本日或他日签订的条约或类似文件,中国政府一概不予承认。会议宣告破裂。这次会议没有涉及中国和印度的边界问题,但会议期间,英国代表亨利·麦克马洪却背着中国代表同西藏地方“代表”在会外用秘密换文的形式,炮制了一条划定中印东段边界的“麦克马洪线”,将九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英属印度。当时的中国政府和西藏地方当局拒绝承认这条非法的边界线,以后历届中国政府也从未承认过。

猜你喜欢

  • 白渠

    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道,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接受赵中大夫白公建议,在泾水与洛水之间穿挖渠道。引泾水为源,首起谷口(今陕西礼泉东北),尾入栎阳(今陕西临潼北),注归渭水,与郑国渠平行,长

  • 辛丑条约

    亦称“辛丑议定书”、“辛丑各国和约”。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农历为辛丑年,故名。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政府派庆亲王奕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各国交涉。1

  • 信州之役

    唐末黄巢义军击败唐军的著名战役。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四月,转战于长江下游地区的黄巢将北渡长江,进攻淮南。时唐诸道行营都统、淮南节度使高骈拥重兵屯驻扬州,与起义军对峙。高骈为阻止农民军北进,派骁将张

  • 京察

    明代考核官吏的制度。对京官考核叫京察,每六年举行一次。四品以上的官吏, 经自己陈述,由皇帝仲裁;五品以下的官吏,吏部可根据考核情况,对不称职官吏分别给予致仕、降调或闲住为民等处置,造册奏请皇帝核准。但

  • 秦霸西戎

    秦穆公统治时期(公元前659—公元前621年),任用百里奚、蹇叔等,积极加强国势,插手晋国等中原国家事务,谋向东方发展。但是晋国在晋文公的统治下迅速强大,阻碍了秦国东进的计划。尤其在崤之战中,秦军遭到

  • 岐沟关战役

    宋辽间一次重要战役。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春,北宋三路伐辽。东路曹彬部急功趋利,孤军攻至涿州(今河北涿县),后以粮草不继,被迫收兵雄州(今河北雄县东)。旋又命士兵裹粮再进,复以军渴乏井,部队战斗力大

  • 昆阳之战

    新莽末年农民起义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地皇三年(公元22年),新市、平林和舂陵兵会合后,众达十万,遂立刘玄为帝,主力围宛城(今河南南阳),另派王凤、刘秀、王常等分兵攻取昆阳(今河南叶县)、定陵(今河南

  • 雅克萨战役

    清初中国反抗沙俄侵略的战役。俄罗斯帝国的势力在明末清初之际开始向黑龙江流域发展,先后在黑龙江北岸外兴安岭修建雅克萨和尼布楚两城。他们无视中国的主权,绑架勒索我当地居民,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 以后

  • 典礼院

    清末官署名。清政府礼部原来所掌管的学务和部分外交事务,在中央机构变动中陆续划归其他有关衙门管理,礼部职掌只剩下典礼事务,已非国家行政,与各部职掌不相称,遂于1911年(宣统三年)改礼部为典礼院,设掌院

  • 江都之变

    隋禁军缢杀炀帝杨广的政变。大业十三年(公元616年),杨广三游江都(今江苏扬州)。时中原兵变四起,他无心北归,欲迁都丹阳(今江苏南京)。而随行卫士多关中人,思乡心切,多谋叛归。炀帝对率众西归关中者则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