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隋文帝改革

隋文帝改革

隋文帝在位期间于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进行的改革。改革内容: (一)官制方面,中央置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作为最高政权机关。三省互相牵制,由内史省决策, 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尚书省下设吏、礼、兵、度支(民)、都官(刑)、工等六部,分理各项政务。地方“罢郡为州”,即将原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合并一些州县,裁汰一批冗官。又将地方官吏的任免权限收归中央,地方长官及其主要佐属需每年“朝集”朝廷,由吏部考核优劣,予以黜陟。以后又规定州县佐官三年一换,不得连任,不得选用当地人,以免地主豪强把持本地政治。(二) 兵制方面,规定府兵名册归地方统一管理,垦田数目,一与民同,使北周出现的兵民合一、兵农合一的趋势成为定制。(三) 法制方面,蠲除前世枭首、轘裂、孥戮、鞭刑、宫刑等酷法,并删繁就简,存律令五百条,制成《开皇律》 。(四)选官方面,正式废除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规定京官五品以上,地方总管、刺史,可以分科推荐人才,由朝廷考核录用。(五)赋役方面,将成丁年龄由十八岁提高到二十一岁,每年服役期限由三十天减为二十天,调绢由一匹减为二丈,并规定不役者可以庸相代。以后又规定丁年五十,免役收庸。(六)户籍方面,组织人力彻底清查全国户口,核实年龄,规定户等及纳税标准。(七)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更铸新五铢钱,重五铢,强制发行;规定以古尺一尺二寸为一尺(合今29.51厘米),以古斗三升为一升(合今594.4毫升) , 以古秤三斤为一斤(合今668.19克)。隋文帝的上述一系列改革,强化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 白莲教

    又名白莲社、白莲会,佛教净土宗的一个支派。始创于南宋,入元后传播日广。起初,其首领得出入宫廷,其信徒亦受官府保护。后来,在流传过程中,该教又吸收了明教、弥勒教的若干成分,由宣扬“弥陀出世”,进而宣扬“

  • 元嘉之治

    刘宋文帝元嘉年间的小康局面。东晋末年农民起义,打击了世族高门腐朽统治。刘裕称帝后,为缓和社会矛盾,进行政治和经济诸方面改革。刘裕死后,其三子刘义隆继位,改元元嘉,是为文帝。文帝继承父业,整顿吏治,招贤

  • 武昌起义

    1911 (宣统三年)反对清政府出卖铁路权利的保路运动激烈开展,各地群众的自发反清斗争遍及全国,社会矛盾空前尖锐,革命时机完全成熟。武汉是革命运动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尤其是湖北新军中一直有革命党人秘密

  • 五斗米道

    早期道教中的一派。又称米道、鬼道、天师道。东汉顺帝时,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张陵在四川鹤鸣山(一作鹄鸣山,今四川大邑境内)创立。因入道者须出五斗米,故名五斗米道、又因道徒尊张陵为天师(一说张陵自称天师

  • 南京临时参议院

    南京临时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1912年1月1日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按照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原则,立即着手建立临时参议院为最高立法机构。由各省代表会议致电各省都督府,请每省派遣参议员三

  • 围攻丹阳

    孙吴围剿山越的战争。孙权继位不久,为稳定统治,增加赋役来源,对居于深山丛林的山越族人民,多次进行掠夺性的围剿。嘉禾三年(公元234年),孙吴派诸葛恪对丹阳郡(治今南京)境内的山越人民大肆围剿。烧毁房屋

  • 大东沟海战

    又名“黄海海战”,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次著名海战。1894年9月16日(光绪二十年八月十七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舰队护送运兵船抵鸭绿江口大东沟,第二天上午,正待返航,突遇日本海军中将伊东祐亨所率舰队寻

  • 赤眉起义

    新莽末年的农民大起义。王莽代汉以后,企图通过复古改制缓和阶级矛盾,也未能挽救社会危机,反而使广大农民生活更加苦难。天凤五年(公元18年),青徐(今山东东部和江苏北部)一带发生大灾荒,琅玡(治今山东诸城

  • 陈宣帝北伐

    陈宣帝收复淮南的军事行动。陈宣帝继位后,北周遣使约请共同伐齐,陈宣帝遂于太建五年(公元573年),以大将吴明彻为北讨都督,率十万大军北伐。吴明彻先后攻占吕梁(今江苏徐州南)和寿阳(今安徽寿县)两个军事

  • 定川寨战役

    宋、夏间一次重要战役。好水川战役后,西夏继续攻宋。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闰九月,西夏发兵攻镇戎军(今宁夏固原)。宋泾原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王沿命副总管葛怀敏督率诸寨兵抵御。西夏诱宋军主力至定川寨(今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