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卷。清史梦兰撰。史梦兰(1813-1898)字香崖,号砚农,别号竹素园丁。乐亭(今河北乐亭县)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举人,选山东朝城知县,因母老不赴。后曾国藩招聘主讲莲池书院、李鸿章招修《畿
六卷。清纪大奎撰。作者易学出于刘牧《易数勾隐图》,而参以邵子先、后天之说。此书开卷为天地摩荡图、河图洛书、先后天表里诸图,次为后天七日来复、乾坤会合出震、先天左旋右转、月体本无盈亏、子半悬象诸图,再次
四卷。清任弘烈原本,邹文郁增修,朱衣点增纂。邹文郁,辽东人,拔贡出身,康熙十年(1671)任泰安州知州。朱衣点,邑人,庠生出身。考泰安州志,创修于明弘治元年(1488)知州胡瑄,再修于万历三十一年(1
一百九十卷。清罗汝怀(生卒年不详)编。罗汝怀,字中翰,湖南湘潭人。此编所录之文,自元明迄清近六百年,作者八百余人,文四千余篇。其中精于理者十之六,善言情者十之四,而骈体亦颇有甄采,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
一卷 见《训蒙千字文》。
一卷。旧本题汉伶元(玄)撰,生卒年不详。伶元(玄)字子于,潞水(今山西长治)人。《顾氏文房小说》本有自序,称与杨雄同时,历官至淮南相、河东都尉。此书不见于唐人所撰书目,始见于人宋人著录,故历代学者考证
七十四卷,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旧五代史》,方称《新五代史》。全书有本纪十二卷,前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三卷,共七十四卷。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
二卷。清王孝泳(生卒年不详)撰。王孝泳字慧音,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诸生,博洽多闻,有才干,历试不售,弃举业游幕,陈鹏年、张大有等都非常器重他。王孝泳著有《后海书堂遗文》。《后海堂杂录》是王孝泳的
不分卷。清罗振玉编著。罗振玉,详见《殷墟书契》条。罗氏在该书自序中说,他搜集殷墟遗文,得甲骨逾万,把其中重要的拓本编成《殷墟书契》一书,而他所藏的最大的骨片,尚未拓墨,为了使其不致淹没不传,于是排照精
一卷。美国李约各撰,美国林乐知等译。此书首篇论述人在万物间的位置,接着分资粮、权能、真实、公义、华美、仁爱、永生七章,分别论述人的生活、思想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等,是作者为教会中人演述哲理之作。书中多驳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