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正考

三正考

二卷。清吴鼐(详见《易象约言》)撰。此书为研究《春秋》历法所作。《春秋》一书所采用之历法,汉晋诸儒皆以为周正,至唐刘知几《史通》始提出用夏正之说。宋代大儒程颐因《论语》载有孔子“行夏之时”一语,遂提出“夏时”说,胡安国《春秋传》本其说而发挥之,提出“夏时冠周月”之说,由此引起一场纷争。元李廉著《夏周正辨疑》、明张以宁著《春王正月考》,驳斥胡安国说。吴鼐此书取李廉、张以宁之说,节其繁冗,并增加清代诸儒所论,补其未备,以驳斥胡安国、蔡德晋“改月不改时”及诸儒“时月俱不改”之说,以明《左传》“王周正月”之旨。其书辨证极有根据。其中“三正通于民俗”一条,引陈廷敬、吕祖谦、蔡德晋、顾炎武诸儒之说,于先秦诸书所纪年月差异之处,一一详加分析,以明《春秋》之用周正。其书卷首有《改时改月图》;卷一有《造历之初建子》、《唐虞建寅》、《夏正建寅》、《商正建丑》、《周正建子》、《三代改时之证》、《三代改月之证》、《冬不可为春辨》、《商周分至不系时》、《三正通于民俗》、《秦正建亥》诸条;卷二则专驳赵汸、程颐、胡安国、蔡德晋、陈傅良、程端学、吴楠之说,重点驳胡氏之说。现存《经学丛书》本、励守谦家藏本。

猜你喜欢

  • 洪洞县志

    ①八卷。明乔因羽修,晋朝臣纂。乔因羽字鸿斋,陕西耀州人,出身进士,万历八年(1580)任洪洞知县。在任期,修学宫,建奎楼,立社仓,清赋役,致捐俸,筑公署,尤为实德,擢兵部主事。考洪志创修于明嘉靖三十三

  • 莲子居词话

    四卷。清吴衡照(生卒年未详)撰。吴衡照字夏治,号子律,浙江海宁人。嘉庆进士,官金华教授。本书为论词之作,或评词家之得失,或详版本之源流,或考词人之事实,或论词律之精粗,或论词中之方言,或摘词中之美句。

  • 正学堂尚书说

    一卷。清王仁俊撰。王仁俊约为清代后期学者,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仍主伪古文说,而又与清代其他学者略有不同。丁晏作《尚书余论》,认定古文为王肃所伪造,此书则为丁氏之说找证据,并充分发挥丁氏之说,所论大

  • 望云阁诗集

    一卷。清郭芬撰。郭芬,生卒年不详,字芝田,安徽全椒人,孝廉汪履基之妻。清代诗人。性至孝,有《陌上桑》诗云:“朝采桑,暮采桑,朝朝暮暮泣路旁。蚕老茧稀,中心彷徨,儿欲作母衣,何以充官粮?阿母呼儿勿彷徨,

  • 张佩渠所著书

    三种,四十三卷。清张调元撰。张调元字燮臣,号寅皋,又字佩渠,郑州(今属河南省)人,嘉庆年间举人。三种为《佩渠文前后集》不分卷、《京澳纂纪闻》二十五卷(考证经史之作,兼记乡邦文献)、《佩渠随笔》十六卷(

  • 远遗堂集外文

    二卷。清谭嗣同(1865-1898)撰。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是近代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初官江苏补知府,光绪二十四年(1898)提四品衔军机章京,参与戊戌变法,9月政变失败,与杨锐、刘

  • 春秋属比考例

    二卷。清王铭西(生卒年不详)撰。铭西字愚溪,自号大痴,毗陵(今江苏常州)人。自幼受业于同里许仲青、庄子珊及宜兴欧西青诸先生之门,补弟子员食饩。专力经学,博采清代诸家之说,尤服膺于庄存与、刘逢禄,自抒所

  • 论语类编

    二卷。清戴姜福撰。姜福字绥之,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著有《大学直说》。是书取《论语》本文,分十篇,三十四类。一为圣学,二为教人,三为勤学,四为孝悌,五为君臣,六为交友,七为五性,八为为仁,九为存仁

  • 女教经传通纂

    二卷。清代任启运(1670-1707)撰。任启运见《周易洗心》条。此书是一部约束封建时代妇女的一部礼教规范,摘录诸家经传及《女诫》、《女训》、《女史箴》等书中有关内容,仿朱熹《小学》体例,分“立教”、

  • 世要论

    一卷。三国魏桓范(?-249)撰,清马国翰辑。桓范,字元则,沛国人。正始年间官拜大司农,后被司马懿杀死。《隋志》法家有《政要论》十二卷,《旧唐志》作《代要论》十卷。在一些著作中引用《世要论》文字时,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