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五百四峰堂诗钞

五百四峰堂诗钞

二十五卷。清黎简(1748-1799)撰。黎简字简民,号二樵,又号石鼎道士,广东顺德人。诸生。乾隆间拔贡,终生未仕。擅画山水,苍润似吴镇,淡远近倪瓒。又能诗词,刻意炼句,十岁即能诗。李文藻令潮阳,见而奇之曰;“此必传之作也。”故其足迹不逾岭海,而名动于大江南北。洪亮吉《北江诗话》说:“作诗造句难,造字更难;造意造句,则非大家不能。近日顺德黎明经简,颇擅此长。惜年甫四十而卒。然所存诸诗,尚足以睥睨一世。”王昶《蒲褐山房诗话》,称其诗俊拔清峭,刻意新颖,言人所不能言。五言七言,多未经人道语。张维屏《听松庐文钞》,称其由山谷入杜,而取炼于大谢,取劲于昌黎,取幽于长吉,取艳于玉溪,取瘦于东野,取僻于阗仙,锤焉凿焉,雕焉琢焉。于是成其为二樵之诗。”黎简之诗学相当复杂,一方面主张崇尚生活,自抒性情,自由创作。另一方面,却又只反模仿,而并不反对依傍。他的诗歌创作,事实上也正是走学古以创新的道路。其诗的内容较为贫乏,大抵以写景居多,但在艺术上广泛借鉴前人,融会贯通,参合变化,能自成一家。对六朝的谢灵运,唐代的杜甫、韩愈、孟郊、李贺、李商隐、贾岛,直至北宋的黄庭坚等人,他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学习,故诗风兼有诸家特点,峻拔孤峭,刻意新颖;句锻字炼,艳丽奇崛。黎简在乾嘉诗坛上,可与宋湘并为岭南两大家。他对稍后的浙江诗人钱仪吉、姚燮,特别是近代大批的广东诗人以及台湾诗人丘逢甲等,在不同程度上都曾发生过影响。此集是作者自编的诗歌全集。起自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迄于乾隆六十年(1795);编年排次(间有舛错),年各一卷,共二十五卷(其中卷二十四另分上、下),计一千八百五十二首。有众香亭刊本。卷首有黎简自序、小影、诸家题赞和总目。“众香亭”系黎简室名之一。自序作于“嘉庆元年丙辰(1796)九日”,黎简卒于此后嘉庆四年(1799),这四年的诗作未及收入,不知下落。后世著录此集,书名每每误衍作《五百四峰草堂诗钞》,实则全书有关各处均无“草”字。如卷十八《对山楼歌寄郑庶常文川(应元)秀才遥川(应翰)兄弟:“兼君一十八人社,开我五百四峰堂”也可佐证。有同治十三年(1874)刊本。今人有简注选本《黎简诗选》。

猜你喜欢

  • 孔子编年

    五卷。旧本题宋胡舜陟撰,实即舜陟命其子胡仔作。胡仔字元任,号苕溪渔隐,南宋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后流寓吴兴(今属浙江),生卒年不详。历任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知晋陵县等职。晚年著有《苕溪渔隐丛话》。《

  • 诗故

    十卷。明朱谋撰。谋字郁仪,生卒年不详。封镇国中尉。贯串群籍,通晓朝廷典故。万历中管理石城王府事,宗人咸就约束。暇则闭户读书。著《易象通》、《诗故》、《春秋战记》、《鲁论笺》、《骈雅耽》及他书一百二十种

  • 三立编

    十二卷。清代王梓撰。王梓字琴伯,郃阳(今陕西中部)人,官至崇宁县知县。此书摘取王守仁著述学说及有关内容,分类编辑而行。作者把王守仁讲学的言论编入“立德”类,把议论事物的言论编入“立功”类,把诗文编入“

  • 敬修堂诗集

    不分卷。明查继佐(1601-1677)著。查继佐,字伊璜,一字敬脩,号兴斋,自号东山钓叟。崇祯六年(16533)举人,官至职方主事。入清后,更名省,或隐姓名为左尹。其尤工书画。曾因参校庄氏《明史》,被

  • 禹贡本义

    一卷。杨守敬(1839-1915年)撰。杨守敬字惺吾,号邻苏,湖北宜都人,清末民初的历史地理学家。清同治年间举人,光绪年间曾作为黎庶昌的随员出使日本,撰有《日本访书志》,并影印模刻成《留真谱》和《古逸

  • 识仁编

    二卷。明罗汝芳(详见《孝经宗旨》条)撰。此书是其门人杨起元所编。书名“识仁”取自程子“为学须先识仁”之语。此书皆提倡禅宗,随意为幻杳之论。

  • 尚书表注

    二卷。金履祥(1232-1303)撰。履祥字吉父,自号次农,两浙路兰溪(今属浙江省)人。宋末元初著名经学家、思想家。履祥少有经世之志,及壮,知世有理学,遂穷究义理,德璠初年曾以史馆编修召,未及用而宋亡

  • 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

    十一卷。清康有为(1859-1927)撰。康有为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门生尊为南海先生。近代著名思想家、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他自幼受理学熏陶,青年时从学于广东名儒朱九江,深

  • 仁峰文集

    二十四卷。《外集》一卷。明汪循(约1510前后在世)撰。汪循,字进之,休宁(今安徽休宁县)人,生卒年不详。明弘治九年(1496)进士,授永嘉知县,官至顺天府通判。汪循有直声。正德初(1506),太监刘

  • 敩艺斋外集

    一卷。清邹汉勋(生卒年不详。)撰。生平见《艺斋文存》条。此集皆骈俪之文,似二集以骈散区分,然文存第八卷之末有《追忆赋》,则文存亦载俪文,知二者之分不尽缘于体制。此集中文十七篇。书札十二篇。《狱中上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