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经注一隅

仪礼经注一隅

二卷。清朱骏声(1788-1858)撰。骏声字丰芑,号允清,江苏元和县(今江苏南部苏州附近)人。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恩科举人。官黟县训导。咸丰间,以截取知县入都,呈其所著,得赏国子监博士衔。旋迁扬州府教授,引疾未之官。博学多通,尤精文字训诂。《苏州府志》载有其所著录《六十四卦经解》、《尚书古注便读》、《诗传笺补》、《夏小正补传》、《大戴礼记校正》、《说文通训定声》、《经史答问》、《离骚补注》诸书。清国史入《儒林传》,是书也见于志,卷数相同。书的后面有骏声自跋。跋中说到:《仪礼》篇帙佚存十七,昌黎博敏,尚且苦于难读,与其不读,不如漏略,僮家犬子,并非特别聪敏,全经之授,虑艰上口,强涩记诵,耗费时日,妄自根据自己主观臆断,断章节取,纪记注疏,择取其中一部分,聊且作为熟课之用,不应该草率编成,剥裂积,敢忘其咎。(末题“道光己酉允倩私识”。)上卷为《士冠礼》至《大射仪》,下卷为《聘礼》至《有司彻》。(《观礼》后之《丧服》四篇,有目无文。)篇第虽然沿用旧有本经,而每篇经文则作了很多删节。《有司彻》只收录扫堂至乃尸俎,与乃议侑于宾至宗人摈数句,这未免过于省略。是书之注,在篇第下,大多收录注疏本《郑目录》云下一段,如《士冠礼》载童子任职居士位,至于五礼属嘉礼,而删去《大小戴》及《别录》。此皆第一。《士昏礼》载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至于五礼属嘉礼,而删去以昏为期,因而名焉二句,改取其阳往而阴来一句,曰取阳往阴来之义,可能想使童年易晓。凡是《郑目录》云《大小戴》及《别录》第几者,都删去本经正文,删节也很多。如《士冠礼》为期一段,厥明夕为期于庙门之外(经文下为主人立于门东,至摈者告期于宾之家全删),即接陈设一段,夙兴陈服于房中西墉下东领北上。又如《士昏礼》纳采一段,使者云端至下(摈者出请事入告以下皆删),而接宾升西阶当阿东面致命。所删减者虽然属于仪节,然而,古礼精意皆寓,仅仅选取便于易读易晓,对于训蒙的确方便,但无解于失制礼者之意。只有记文仍然罗列在后,还没有移到前面。注解大多取自郑注,也间或有所发明。如郑注谓雁顺阴阳往来,是书则有木落南翔,冰泮北徂。有删改郑注者,如郑注冕服迎者,鬼神之,此注则言亲迎摄盏,而无鬼神之等文。但统论全书,毕竟删多存少,按解经正法,删节已经不可,何况如是书。另外,从不载《丧服》四篇来考查,似乎是书也专门供习“举业”之使用。但如今之学校,则竟然废弃诸经,果真有以是书授私塾者,则远胜于废经,因此,不必责备其删节。此书有朱氏群书本。

猜你喜欢

  • 支子余集

    五十二卷。明支大纶(1589前后在世)撰。支大纶,字华平,浙江嘉善县人,生卒年均不详。万历二年(1574)进士。由南昌府教授擢泉州府推官,后谪江西布政使理问,终于奉新县知县职。著有《世、穆两朝编年史》

  • 文始

    九卷。近代章炳麟撰。章氏生平著述,参见《新方言》。是书系探求汉语语源的重要著作。章氏把文字基本构件所代表的词作为语根,寻求词语由此繁衍、派生的线索。章氏分文字基本构件为“初文”和“准初文”。初文即《说

  • 东海文集

    五卷。明张弼(1425-1487)撰。张弼,字汝弼,自号东海,华亭(今江苏松江县)人。明成化二年(1466)进士,为兵部郎中,官至南安府知府,治绩着著。弼少善草书,鸣噪一时,为当时书法名家。著有《东海

  • 屈赋微

    二卷。马其昶(1855-1930)撰。马其昶,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人。清末民初著名古文作家、学者,被誉为桐城派“殿军。”数应乡试,不获举。三十岁以后,专治群经,兼及子史,数十年如一日。光绪末就

  • 孤忠小史

    十八卷。作者不详。考其所载,即是抄录明人李文凤的《越峤书》,但原书二十卷,抄本佚其前二卷,为十八卷,且卷首从第三卷第三页抄起、空其前半叶,以下每卷皆空其标题,不知何人妄填《孤忠小史》之名,又伪撰序文填

  • 河广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说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 墨经

    一卷。宋晁贯之撰。晁贯之,字季一,生卒年不详。曾任检讨官,平生无其它嗜好,唯见墨,喜动眉宇。精于制墨,尤善和胶之法。著有《墨经》。《墨经》是一部论述制墨之书。全书共论述二十个问题:一论松,主要论述造墨

  • 古今南华内篇讲录

    十卷。题林屋洞藏书,不署撰者名氏,也不著时代。此书卷一,题为《南华旨要》,是言注《庄子》的大概旨意。于其第五节说:洞庭今日首提虚用,其言何证,亦惟得宗印于云庄先师。卷二以《庄子·寓言》一篇升冠于诸篇之

  • 韵学源流

    一卷。清莫友芝撰。友芝(1811-1871)字子偲,号郘亭,自号与俦子,晚年号眲叟。贵州独山县人,祖籍上元(今南京市江宁县)。道光十一年(1831年)举人,以荐特诏知县发江南,不就。少年时居遵义,与郑

  • 懋勤殿李邕法帖

    一卷。唐李邕书,清康熙敕刻。李邕(678-747),字泰和,扬州江都(今属江苏)人。历官郡守、北海太守等,人称“李北海”,有《李北海集》(明人辑)。李邕工文善书,尤擅行楷写碑,笔力沉雄,自成一家,是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