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训解

仪礼训解

十七卷。清王士让撰。士让,福建安溪(今属福建)人,官至蕲州通判。书首有官献瑶、吴绂、张源义、张寿祺诸人序。张寿祺序称:“先生治《仪礼》故具稿,至是又益之,后六易稿,成,编曰《仪礼训解》”,足见王氏用力之勤。书凡十七卷,卷一为士冠礼,卷二为士昏礼,卷三为士相见礼,卷四为乡饮酒礼,卷五为乡射礼,卷六为燕礼,卷七为大射仪,卷八为聘礼,卷九为公食大夫礼,卷十为觐礼,卷十一为丧服,卷十二、十三为士丧礼上下,卷十四为士虞礼,卷十五为特牲馈食礼,卷十六为少牢馈食礼,卷十七为有司彻。清代解诂《仪礼》之书以胡培翚《仪礼正义》最为精博,王氏书出于胡氏书之前,胡氏于王书既有驳正,亦有征引以证己说者。如《觐礼》“执玉三揖”下,王氏云:“上云璧,此云玉,凡圭璋璧琮琥璜,皆玉为之,故总称玉”,《士丧礼》“死于适室,用敛衾”下,王氏云:“用敛衾,当在既复之后”,胡氏皆引其说;又《士丧礼目》下,王氏引吴绂说,云:“此主有位之士,其子丧之礼,至士之父母妻长子死丧之从同仕焉而己者礼亦如之”。胡氏《正义》谓吴氏说较为周备。而吴氏书未刊,胡氏引吴氏之说盖俱从王氏书中得来。然王氏书亦有许多疏误,如陈寿祺序中指出的,以“苟敬”之“苟”为考,以“母追”之“母”读为贯等等;王氏分节亦有许多与注疏诸本不同,难免变异先后而复载之嫌。有乾隆戊辰(1748)晋水鉴湖培植堂刊本、道光二年(1821)志经堂刊本。

猜你喜欢

  • 大学衍义辑要大学衍义补辑要

    前者六卷,后者十二卷。清陈宏谋(详见《湖南通志》)撰。是书乃宏谋官云南布政使时所刊,取真德秀《大学衍义》四十三卷,辑要为六卷;取邱浚《大学衍义补》一百六十卷,辑要为十二卷,盖为边远之士难购全书者而设。

  • 灵枢悬解

    九卷。清黄元御(详见《周易悬象》)撰。此书将《灵枢》篇目重新加以编次,分为刺法、经络、营卫、神气、脉象、外候、病论、贼邪、疾病九类。对原书内容改动不多,但指出很多错简之处,如黄氏认为“经别”前十三段为

  • 论语偶记

    一卷。清方观旭(生卒年不详)撰。观旭字升卿,浙江钱塘人。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曾为广西武缘县知县。是书注重考订,不尚空言。如“揖让而升,下而饮”一句,以为此孔子所言者饮也,非言揖让而升射。《诗笺

  • 江阴县志

    ① 二十四卷,首一卷。清蔡澍修,罗士瓒续修。蔡澍(1674-?),字和霖,山东高苑人。清雍正元年(1723)进士,十三年选授江阴县令。其在任九年,颇有政声,“妇孺咸识其面,事至裁决如神”。罗士缵,字鬯

  • 钦定曲谱

    十四卷。本书系康熙五十四年(1715)詹事王弈清等奉敕所撰,与《词谱》同时并作,相辅而行。王弈清事履等均不详。书中首载诸家论说及九宫谱定论四卷,次北曲谱一卷,南曲谱八卷,又次以失宫犯调诸曲别为一卷附于

  • 那恭勒满汉摺稿

    八卷。清那清安撰。那清安字慎修,号竹汀。姓叶赫那喇氏,满洲正白旗人。嘉庆十年(1805)乙丑科三甲第二十一名进士,授户部主事,洊陛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副都统,翰林院掌院学士,礼部、刑部、工部侍郎,都

  • 烟霞小说

    二十二卷。明陆贻孙(生卒年不详)撰。陆贻孙,苏州(今属江苏)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仿曾慥《类说》体例,删取稗官杂记共十二种。其中如杨循吉的《吴中故语》、黄晔的《篷轩记》、马愈《日钞》、杜琼《纪善录》、

  • 澄怀录

    二卷。南宋周密撰。周密生平事迹详见《齐东野语》。此书主要采录唐宋诸人所记登涉之胜与旷达之语,汇为一编。书中所记皆节录原文,并注明所取之书于其下。体例略仿《世说新语》而稍有变更。可资参考。今有《榕园丛书

  • 江陵志余

    十卷,清孔自来纂。孔自来,即朱俪钿,字伯靡,明辽藩宗人,自称句曲山人。江陵,荆州首邑,向无县志,仅将一县之事附见于府志。顺治间,孔自来于兵燹之后,据其遗书,补郡乘缺漏,采辑成书。《江陵志余》顺治七年(

  • 四书问目

    无卷数。旧题朱熹撰,门人刘、刘炳述记。书前有永乐二十年(1422)刘氏九世孙刘文序,称《四书问目》原本仅在《四书大全》、《朱子文集》中存数条,后于程蕃家求得《论语》二十篇,于吴侍郎家得《大学》、《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