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余干县志

余干县志

①十二卷,首一卷,清吕璋修,胡思藻等纂。吕璋,字藩青,山东文登人,举人出身,康熙二十二年(1683)任余干知县。同年吕璋奉檄续修县志,至康熙二十三年(1684)成书刻印。此志内容极为简略,人物遗漏尤多。全书无选举志,然考其人物表,却实为选举表,名实不符。其艺文志与学校、秩纪、灾祥合为一卷,但内容仅有二页,全为学校中之藏书,而非邑人之著述,可见其夸张离谱之程度。至于秩祀、灾祥,其载述甚少,不足称志。全书惟赋役志所载尚详,官师表亦有可取。② 二十三卷,首一卷,清李修,洪锡光等纂。李,直隶景州(今河北省景县)人,举人出身,道光二年(1822)任余干知县。同年冬,李奉檄开局续修县志,至道光三年(1823)书成刻印。此志略胜于康熙李志,但仍有目无纲,难称完美。其秩官志,自康熙后,历任知县、县丞中不少人仅存姓名,而不注籍贯及署任年代,甚至出现有姓无名者,其仓促疏漏,可见端倪。惟其选举志,凡旧志表有误列或人物遗漏的,皆考证有关典籍史料后加以校补。③ 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区作霖等修,曾福善等纂。区作霖,字云甫,广东顺德人,举人出身,同知衔,同治八年(1869)任余干知县。同治十年(1871),区作霖奉檄修志,次年成稿,未及刊刻,即调任上饶,后由继任知县冯兰森重为校订,同治十一年(1872)东山书院刻印。旧志分门设类,有目无纲,此志体例则遵照省颁程式,纲举目张,远胜于旧志。其艺文志,首列书目,分经史子集,以下为诰、疏、记、序、书、辩、论、跋、说、箴、碑、墓表、墓志、列传、赋、诗各类,搜辑颇丰,门类亦多。

猜你喜欢

  • 孝经内事

    ① 一卷。题云缺名。是书文凡九条,多伪脱。其中“天子行孝,则景星见”条,《御览》所引“孝”下有“德”字。“王者还嫌别微,殊跺贱,抑骄臣,息乱子,则屏性为之明以润,章大也”条,《御览》所引“润”字下尚有

  • 濯缨余响

    二卷。明朱东阳撰。东阳明末人,生卒年均不详。字清溪,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以布衣终。该编共有五言古诗三十二首,七言古诗三十六首,五言律诗二十八首,五言排律二首,七言律诗二百一十三首,五言绝句十首,七言

  • 伤寒微旨论

    二卷。宋韩祗和(生卒年不详》撰。韩祗和,北宋哲宗时淇川(今属河南)人,精医学,对伤寒一门尤有造诣。此书成于北宋元祐元年(1086),《宋史·艺文志》不载。原书早已亡佚,只散见于《永乐大典》各卷中。《四

  • 白虎通德论

    见《白虎通义》。

  • 古文辑选

    六卷。明冯从吾(约1603年前后在世)编。冯从吾,字仲好,陕西长安人。生卒年不详。著有《元儒考略》。是编所录古文,自春秋、秦、汉以迄宋、元,仅百余篇,自谓皆至精者。然其主旨以近讲学者为主,并不单以文章

  • 桴庵集

    四卷。清薛所蕴(1600-1667)撰。薛所蕴生平详见《澹友轩文集》(辞目)。《桴庵集》凡四卷为薛所蕴诗集。乃其子薛奋生等所编录。刊于顺治癸巳年(1653),有其门人彭志古跋,称其诗创辟似王建,蕴籍似

  • 书蔡传附释

    一卷。清丁晏撰。乾隆中叶以后,清代学者普遍重汉学而轻宋学,对于南宋蔡沈的《书集传》十分冷落,不过不少学者仍袭用蔡沈之语而不自知。此书则对于蔡沈的《书集传》中解释较好者,全部标了出来,比如《舜典》,今文

  • 小学句读记

    六卷。清王建常(详见《律吕图说》)撰。是书据陈选《小学集注》本,而杂采诸书疏列于其下,略如孔颖达正义之例,文颇烦芜。该书有《西京清麓丛书》续编本、及《刘氏传经堂丛书》本等。

  • 适适斋鉴须集

    七卷。明陈玉辉(约1616年前后在世)撰。陈玉辉,字达卿,号荆碧,福建惠安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九(1601年)进士。官至南京监察御史。所著有《客客轩散言》、《皇草》、《公余课儿草》、《岳阳草》诸种。

  • 支离子集

    一卷。宋黄希旦(?-1074)撰。希旦字姬仲,自号支离子,一名晞。为北宋时道士。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熙宁中尝召至京师,典太乙宫事。后病卒,其徒传为仙去此集又名《竹堂集》,为淳祐九年(1249)九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