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余杭县志

余杭县志

①八卷。清张思齐纂修。张思齐,奉天辽阳(今辽宁辽阳)人,康熙七年(1668)知余杭县,在任时重视水利事业,开浚溪流,引溉田亩,昼夜在工地察巡,不辞劳苦。在任六年,百姓祥和。《余杭县志》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共八卷。分为:卷一志舆地、卷二志版籍、卷三志规制、卷四志官师、卷五志选举、卷六志人物、卷七志艺文、卷八志杂志。此志基本上承袭康熙四年宋吉士志而作,宋志采辑明代成化、嘉靖、万历三志,参考《浙江通志》等书,广搜博采而成。此志在宋吉士志基础上拾遗纠误,删繁补漏。综观全书,简明扼要,言简意赅。现有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重印本。② 四十卷。清张吉安主修,朱文藻纂,崔应榴、董作栋续纂。张吉安,字迪民,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曾任乾隆四十二年(1777)举人,大挑知县,旋迁浙江,署杭州,历署临安、象山、新城、永康、丽水、浦江知县。张吉安莅任后,嘉庆十年(1805),余杭水灾,米价倍增,下令开仓卖粮,又请地方官支援大米五千石。次年又遭水害,设厂煮粥,发给百姓。后因患病,于道光九年(1829)卒。余杭士民奉其像以祀之。朱文藻(1735-1806)字映漘,清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嘉庆十年(1805),纂《余杭县志》,未成即逝。《余杭县志》》嘉庆十年(1805)修,稿本,考余杭自宋代已有志,明代各志亦不常见。清康熙间有宋吉士志、张思齐志、龚荣志。此志体例基本承袭,龚志条目颇为详备,各图幅亦明晰。余杭山清水秀,故纪载山水、水利尤详。现有清嘉庆十三年(1808)刻本,清光绪六年(1880)王崧辰活字本和民国八年(1919)吴兰孙铅印本。

猜你喜欢

  • 贲园书库目录辑略

    一卷。张森楷批。张森楷,生平不详,字石亲,籍四川合州。成都严氏曾编有《贲园书库目录》,张氏因之作《分类法》,述其所见而成此书,可作为图书分类之书看待,对子目划分提出了独到见解。有民国十四年(1925)

  • 清太宗圣训底稿残本

    十六册。不著撰人名氏。太宗圣训创修于顺治,重修于康熙十年至二十六年修成,但未刊行。至乾隆四年始诏刊行,该底稿残卷十六册,其标题亦与刻本不同,如宥过、戒饬、明罚、武功、尊儒、明决、恩泽、圣德、约信、定制

  • 南陵小志

    四卷,首一卷,清宗能征纂。宗能征,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官至亳州知州,光绪二十四年(1898)来任南陵县知县。南陵县志,始修于嘉庆年间,宗能征来,有重修之志,而物力艰难,费不易出,故于此不开志局以

  • 嵩庵集

    五卷。清冯苏(约1673年前后在世)撰。冯苏字再来,号蒿庵,临海(江苏临海)人。生卒年均不详。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在云南为官时,被吴三桂所拘。后官至刑部右侍郎。著作很多,有《南中集》、《嵩庵集

  • 华阳集

    四十卷。宋张纲(1083-1166)撰。张纲,字彦正,号华阳居士,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大观、政和间试舍法,三中首选。除太学正,迁博士,累官给事中。因与秦桧有隙,致仕。桧没,召为吏部侍郎兼侍读,官至

  • 三朝宸帖

    二卷。明董其昌生平见《红绶轩帖》书。此帖为明柏乡(今属河南省)吕兆熊官任凤阳巡抚时,由于其祖父、父亲及妻室等三代受到朝廷诰封,而请求董其昌作此书。该书计有诗文十六首,共二卷,且有董氏自题成书原因。与董

  • 学庸训蒙琐言

    二卷。署乳山山人集,不著名氏。书首有自序,言用朱子读书,《论语》用冷看法,《孟子》用熟读法,《大学》、《中庸》尤用熟读法,逐字理会。凡虚字的轻重缓急,抑扬曲直,前呼后应,仰承俯注,务求其神气协合,血脉

  • 宝真斋米帖

    一卷。清徐渭仁(?-1853)刻。徐渭仁,字文台,号紫珊,晚号随轩,上海人。徐氏好古精鉴,收藏颇富,且善书,钩摹尤精。辑有《随轩金石文字》、《春晖堂丛书》以及法帖等。《宝真斋米帖》为徐渭仁摹刻米芾书迹

  • 海日堂集

    七卷。清程可则(1623-1673)撰。程可则,字周量,一字彦揆,号湟溱,又号石臞。南海(今属广东广州)人。顺治九年(1652)会试第一。历官撰文中书、户部主事、兵部郎中、桂林知府等职。与王士祯、朱彝

  • 西泠五布衣遗著

    五种,二十二卷。清丁丙(详见《武林掌故丛编》)。丛书收丁丙乡人先哲诗文著作五种:吴颖芳《临江乡人诗》四卷《拾遗》一卷、丁敬《砚林诗集》四卷《拾遗》一卷《印款》一卷、金农《冬心先生集》四卷《续集》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