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佚礼扶微

佚礼扶微

五卷。清丁晏撰。丁晏(1793-1875)字柘堂,江苏山阳人。道光元年(1821)举人。平生精研经学训诂,笃好郑学。辑《禹贡集解》三卷,对《诗经》之郑笺、“三礼”之郑注研究尤深,认为孔疏曲解郑学,因之考证群书撰《毛郑诗解》四卷、《三礼释注》八卷。丁晏治经学不掊击宋儒,认为汉学、宋学之分是门户之见,汉儒重训诂、宋儒重析理正可互补。平生著述四十七种,计一百三十六卷。《佚礼扶微》是整理古代逸礼的专书。作者认为:王应麟著《困学纪闻》举逸礼篇目,将不是逸礼的当作逸礼;吴澄著《仪礼逸经》则又将真正的逸礼不当成逸礼。因之编成此书。此书按佚经、佚记、佚文、附录、补遗的顺序排列。该书逸礼的搜集范围包括先秦诸子、汉儒论著、乃至宋人著述。态度很审慎,如《说文》田部字明确引自《鲁郊礼》就记载下来,而鸟部鶾字《说文》仅称“鲁郊”就不予收取。但偶尔也有些失误,如引《荀子·大略》文:“《聘礼志》曰:‘币厚则伤德,财侈则殄礼。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此处,“礼云礼云”之后实非《聘礼志》之语而是荀子自己的话。同时,个别地方辑逸礼竟将宋人语辑进“附录”中也似乎不妥。此外书中有不少个人的看法,如:“中霤礼”是祀土神的,《王制》不是汉文帝时博士所作,《明堂位》、《月令》不止《礼记》所传《月令》,又论《大戴礼记》是西京名儒通用并非假托等等,考证详明。又其书卷首“佚经”下引《论衡·正说篇》“宣帝时河内女子得逸礼一篇。”以阐明旧说“逸礼”三十九篇、四十篇的明相异而实相合,尤为独到。总之,该书搜求逸礼范围之广、考据之精、见解之新足可称礼学名著。世传《南菁书院丛书》本。

猜你喜欢

  • 答问

    一卷。明释德清撰。《答问》一卷主要就佛学中的诸问题,自问自答,以阐发其自身见解。书中所列问题,一般均为当时学法之人感到迷惑不解的问题,故对当时法界学人有一定的破迷执法作用。现见载版本有明万历丁亥刊本。

  • 披云草堂丛书

    六种八卷。清张祥河(1785-1862)编订。张祥河完元卿,号诗龄,娄县(今上海松江)人,嘉庆年间进士,后历任内阁中书、陕西巡抚、工部尚书,卒谥温工。张氏工诗词,善画山水花卉。著有《小重山房集》、《粤

  • 春秋三传会纂旁训

    十二卷。清屠用丰撰。用丰,考感(今湖北孝感)人。该书综合《春秋》三传,加以折衷,并略加训释,附在旁边。有清嘉庆戊辰(1808)卧云堂刊本。

  • 枝语

    二卷。清孙之騄(生卒年不详)撰。孙之騄字子骏,号晴川,仁和(今江苏省滨海县)人。贡生,雍正间官庆元教谕,性情耿介,博学群书,尤专好古,著述很多,有考订类、农家类、杂史类等。著有《尚书大传》三卷、补遗一

  • 东西两晋演义

    十二卷。题“武林夷白主人重修,泰和堂主人参订”。夷白主人为杨尔曾(详见《东西两晋志传》)号,则该书作者为杨尔曾。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据推测,似是《东西两晋志传》一书修订而成。与《志传》相比,该书将其分条

  • 国朝全闽诗录

    三十二卷。清郑杰(生卒年不详)编辑。郑杰,字人杰,又字昌英,约乾隆、嘉庆年间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乾隆间贡生。喜藏书,其藏书之所曰注韩居。《国朝全闽诗录》简称《闽诗录》,系郑氏在藏书之闲暇辑成。其

  • 陕州直隶州续志

    十卷,首一卷。黄璟修,庆增、李本和纂。黄璟,广东南海县,籍顺天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监生,光绪十八年(1892)以祥符县知事来署州事。庆增字余青,汉军镶黄旗人,国子监典簿。李本和,顺天通州(今北京

  • 文毅集

    十六卷。明解缙(1369-1415)撰。解缙字大绅,一字缙绅,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进士。授中书庶吉士,上万言书,指斥时弊,帝称其才,改任御史。以其年少令还家进业。明太祖卒,解缙奔丧至京

  • 林文忠公传

    一卷。撰者不详。此书为清林则徐(1785-1850)传记。则徐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历任江苏、陕西按察使,河南、湖北、江宁布政使,东河河道总督,江苏巡抚,湖广总督

  • 文字蒙求广义

    四卷。清蒯光典(生卒年不详)撰。光典字礼卿,合肥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累官江南淮扬海道,候补四品京堂,出为欧洲留学生监督卒。博览群书,精小学,通史地,张之洞称其学兼今古。蒯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