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光学

光学

二卷。英国田大里(详见《声学》)撰。比利时金楷理(生卒年不详)口译,赵元益(详见《数学理》)笔述。金楷理,耶稣会传教士,上海江南制造局设翻译馆后,曾延请他到馆翻译西方著作,后为上海道置通事。赵元益,光绪举人,翻译馆设立后,入馆翻译笔述了格致医学等书多本。《光学》著于1870年,是物理学中一部全面论述光学的重要著作,全书分上下两卷,总共五百零二节。上卷内容有:论光线必须直线而行进;论光线透过小孔之形象;论影;论光线强弱的平方反比例定律;论光线强弱的比较方法;论明;论光速;论光行差;论回光;论回光之试验及回光镜;论透光镜;论眼睛能够透光的原理;论眼睛视物区别远近的机理与眼镜之功用;论视觉盲点;论物体形状在目中成像;论眼中小质:论凹面回光镜;论回光之燃面;论凸面回光镜,论折光原理;论透光质有时不能透光,论全回光;整个上卷共二百零二节。下卷的内容有:论光之性情;回光折光的性情;论发光体所发的无数质点而形成光;论光浪;论透光的三棱镜;论光所分的各种颜色光;论人目不能见的光线;论光浪的荡动与筋纲荡动的某种相关性;论光色和光色差以及去光色差的方法;论眼睛感觉光色的差异;论光色的分原;论发光与受光体;论发光与热以及光与热之交互关系;论太阳化学性质;论行星化学;论恒星化学;论星气化学;论太阳球体表面有红凸之形;论虹霓;论光浪之间彼此互相阻碍之机理;论光浪环绕之机理;论光浪之长度的测量;论透光片的颜色;论歧光;论“爱而伦刻斯能”(即x射线)试验之法;论极光(激光);论用回光法形成极光;论用折光法形成极光;论用歧光法形成极光;论光线透过爱而伦刻斯能的情形;论用极光射到歧光,使其颗粒成色的机理;论用极光透过颗粒视枢线而分别其光圈;论椭圆与球形之极光;论旋转之极光。下卷总共三百节。全书译文流畅,语言精当,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以后关于光学的新说日渐增多,但其大致要略却未能超乎此书之外。有1876年上海江南制造局本。

猜你喜欢

  • 钦定石峰堡纪略

    二十一卷。清乾隆四十九年敕撰。苏四十三起义失败后,清廷对伊斯兰教新教和撒拉族人民继续推行高压政策,因而又激起了田五领导的石峰堡起义。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四月,田五在甘肃巩昌府通渭县北六十余里的石

  • 畿辅丛书

    一百八十二种,一千三百六十八卷。清王灏编。王灏字文泉,号坦甫,直隶定州(今属河北省)人。咸丰年间举人。家藏书甚多,立志编辑畿辅先贤遗著,乃广搜博采从古至清著作,并清钱恂为之校定,请王树楠胡景桂负责刻刊

  • 高氏三宴诗集

    三卷。唐高正臣编。正臣字号、籍里与生卒年均不详。曾官襄州刺史。此集所载皆同人会宴之诗,以一会为一卷,各冠以序。一为陈子昂,一为周彦晖,一为长孙正隐。三会正臣皆预,故汇而编之。与宴者共二十一人。考之《新

  • 传书堂善本书目

    十二卷。清蒋汝藻编。蒋汝藻(1877-1954),字元采,号孟薠,别署乐庵,浙江乌程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乡试举人,宣统中捐资郎中,后经商失败潜心藏书治学,得先世所传二十箧书籍,承父“传书堂”

  • 百名家诗选

    八十九卷。清魏宪(生卒年不详)编。魏宪字惟度,福清(今福建福清县)人。据杭世骏《榕城诗话》载魏宪著有《枕江栋集》今未见其本,盖已亡佚。魏宪因曹学佺有《十二代诗选》,收诗止于天启年间,故续成此集以补之。

  • 承运传

    四卷三十九回。不题撰人,书成于明万历年间。长篇历史小说,叙明建文元年(1399)至建文四年(1402)的“靖难之役”事。书开始写明太祖朱元璋梦乌龙盘于大殿第三根金柱,次日十王来朝,第四子(燕王朱棣)演

  • 锲不舍斋文集

    四卷。附《诗》一卷。清李祖望(1814-1881)撰。李祖望字宾嵎,江苏江都人。贡生。从梅植之学《楚辞》、《文选》。博通经史,湛精六书。著有《说文统系表》、《古韵旁证》、《唐石经笺异》、《小学钩沉篇目

  • 李鸿章游俄记事

    一册。俄国维特(Witte)撰,王光祈译。维特,俄之名相,于俄皇尼古拉二世时历任要职。1906年辞政后隐居国外,次年追忆旧事,撰为笔记,止于1912年。出版后,各国多有译本,光祈节译自德文本。中涉及中

  • 二十二子

    二十二种,三百四十九卷。清浙江书局辑。该丛书辑录先秦两汉主要子部著作二十二种,所据各本或是明代精刻本,或是经清代学者校订之本,并附录有关资料。二十二种为:董仲舒《董子春秋繁露》十七卷附录一卷、徐文靖《

  • 礼记解四书

    一卷。清范士增(详见《周易解四书》)撰。是卷以《礼记》解四书,如“事父母能竭其力”,解为“外则尽物,内则尽志”;“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解为“不志亲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解为“俯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