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书旧义

六书旧义

一卷。近代廖平(1852-1932)撰。廖平字季平,晚号六译,四川井研人。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曾任尊经书院、四川国学院教职。早年受王闿运的影响,专治今文。其学多变,好立新说,不拘古训。著作尚有《穀梁疏证》、《公羊解诂》、《诗经经释》、《楚辞新解》等。部分著作汇刻为《四益馆丛书》,后又增刻为《六译馆丛书》。此书本班固四象之说,就其形事意声四字而论曰:“造字之序,始‘形’,次‘事’,次‘意’,次‘声’,四门而止。最初造字,只好作画,‘象形’在先,象形皆实字。有物即有‘事’,故于象形外,别出‘象事’一门,象事在半虚半实之间。至‘象意’则全为虚字,但有其‘意’,并无‘形’、‘事’之可言,故象意皆虚字。一实、一虚、一半实一半虚,可造之字尽此三门。至于‘象声’则后来续造,以济形事意之穷者,初无深意,最滋繁衍。”至于转注、假借,廖氏亦以为用字之法,一事之义以数字形容之为转注,本无其字以声定名为假借。他说:“六书‘事’与‘形’对,‘声’与‘意’对。‘转注’之对‘假借’,不惟其名目也。假借因无为有,转注化多为少。假借所以济穷困,转注所以驭繁难。假借异实而同名,转注异名而同实。假借为象声之古法,转注为象意之旧章。假借必单词只字,转注为骈语连文。假借事尚质朴,转注意取文备。”基于此说,他析象形为一正例十变例,象事为八例,象声为一正例一变例,转注为三正例七变例,假借为一正例十六变例(他以为象意字最少,未分类),奇特乖谬,逻辑混乱。胡朴安云:“往时刘申叔(即刘师培)尝为余言,廖季平之说六书极善。时而未读其书,兹细核之,极为可疑,如其举例,是词书而非字书。”(《中国文字学史》四百三十页)确乎如此,廖氏之言六书,不只是字本位,往往是词本位的。此书有廖氏自刊的《六译馆丛书》本。

猜你喜欢

  • 三一子

    无卷数。明程德良(生卒年不详)撰。程德良字凝之,号云连,又号云梦人。云梦(今属湖北省)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官崇信县知县。平生著述甚多,有《不波馆正续集》、《白莲沜代豆日钞》、《明文览》、《

  • 广雅书院藏书目录

    七卷。清廖廷相编。廖廷相(约1860-1920),广东南海人,清末民初目录学家。光绪进士,入翰林,为词章,编《广雅书院藏书目录》七卷。正文卷一为御制敕撰书;经、史、子、集四部各一卷,下分类;卷六为杂著

  • 紫藤花馆诗草

    四卷。廖基植(生卒年未详)撰。廖基植字壁耘,湖南宁乡人。清末诸生。廖基植为廖树蘅之子。树蘅颇以诗名,基植濡染家学,故亦喜吟咏。惟才力颇弱,又不事苦吟,故篇什殊无精彩。据其弟基棫叙称,基植尤好昌谷、义山

  • 长乐县志

    ①二十卷首一卷。清彭光藻等修,杨希闵等纂。彭光藻,字敬轩,湖南武陵人,贡生。同治七年(1868)任长乐县知县。杨希闵,考江西新城人。长乐邑乘,首修于明弘治十七年邑人刘则和。再修于万历二年邑人郑世威。三

  • 蚕桑简编

    一卷。清杨名飏(生卒年不详)撰。杨名飏,字崈峰,云南人,曾在陕西汉中府做过官。他缩编叶健庵的《蚕桑须知》,研究并参考周兰坡的《蚕桑宝要》,撰写出《蚕桑简编》一书。《蚕桑简编》总结了栽桑、养蚕的法则,还

  • 洪洞县续志

    不分卷。清赵三长修,晋承柱纂。赵三长字迁如,安徽繁昌县人,出身贡士,顺治十三年(1656)知洪洞县。清俭自持,兴除利弊,学宫、公署、城池、桥堤,尽力经营,政事之暇,留意古学,士林对其很是。《洪洞县续志

  • 申子

    一卷。周申不害(约前385-前337)撰。清马国翰辑。申不害,战国时郑国人,曾任韩昭侯的相十五年,主张法治,重视“术”,强调加强君主专制。《史记·老子申韩列传》称有《申子》二篇,《汉书·艺文志》称六篇

  • 焦南浦年谱

    一卷。清焦以敬(1685-?)、焦以恕(1697-?)编。以敬字星持,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选庶吉士。以恕字心如,廪生,二人俱谱主之子。谱主焦袁熹(1661-1736),字广期,自号南浦,江苏

  • 远镜说

    一卷。旧题汤如望纂。汤如望亦名汤若望。明天启入中国时,初名汤如望,入清后改名汤若望。然天文乃科学中最古之学,先惟恃算之法;远镜发明以后,可以眼力测之。则此远镜关系天文学者至巨。是编前有天启六年若望自序

  • 兰江集

    二十卷。明王在晋(生卒年均不详)撰。王在晋,字明初,江苏太仓人。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著有《历代山陵考》,《通漕类编》、《龙沙学录》等书。是集凡二十卷。前有江夏郭正域、昆山顾天竣、武陵龙膺所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