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艺论疏证

六艺论疏证

一卷。皮锡瑞(1850-1908)撰。锡瑞字鹿门,善化(今湖南长沙)人,清代经学家。光绪壬午(1882)举人,曾主讲湖南龙潭书院、江西经训书院。光绪二十四年(1898),因赞成变法维新,受到顽固派弹劾,革举人,交地方官管束三年,遂杜门著书。学术上宗今文经学,敬仰西汉传今文《尚书》的伏生,署其居曰“师伏堂”。主张《易》《礼》为孔子作,五经经过孔子整理过。含有特定的“微言大义”,始成为经。因此,“经为孔子所定,孔子以前不得有经”。此乃清代今文经学一种极端的主张。著作除《六艺论疏证》一卷,还有《五经通论》(亦称《经学通论》)五卷,《经学历史》一卷,《今文尚书考证》三十卷,《古文尚书冤词平议》二卷,《尚书大传疏证》七卷,《尚书古文疏证辨证》一卷,《尚书中候疏证》一卷,《易经通论》一卷,《书经通论》一卷。《诗经通论》一卷,《礼记浅说》二卷,《鲁礼禘祫义疏证》一卷,《孝经郑注疏》二卷,《王制笺》一卷,《圣证论补评》二卷,《郑志疏证》八卷,《郑志考证》一卷,《汉碑引经考》六卷。《汉碑引纬考》一卷,《师伏堂咏史》一卷,《骈文》一卷,《诗草》一卷,另《皮氏经学丛书》、《师伏堂丛书》。皮锡瑞治汉学,敬仰伏生,亦膺服康成。《经学历史》称康成有“博闻强记之才,兼高节卓行之美”,“自来经师,未有若郑君之盛者也”。此书卷首有锡瑞《自序》。《自序》论郑学先后及著书次序云:“郑君始师京兆,早通今学,晚受东郡,兼采古文,是故郑学弘通,本先今而后古。著书次序,实始纬而次经。潜窥论言多据毖纬,当在七纬注成之后”。“七纬”,今人王利器《郑康成年谱》记载“六纬”:《易纬注》、《尚书纬注》、《诗纬注》、《礼纬注》、《乐纬注》、《孝经纬注》。不知康成还有何书纬注。清代学者叶德辉称皮氏此书“考订残阙,别白是非,无一语不求其安,无一字不征诸实”,不无溢美之嫌。皮氏《疏证》之作,偏袒今文,酷信祥,此不“安”不“实”之处。有《师伏堂丛书》本,《皮氏经学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国朝书苑

    六卷。清沈昭兴辑。沈昭兴字砚贻。此帖是其得戴光曾所藏清代明人墨迹十四册,选取其中百家刻成六卷,名“国朝书苑”,分成六卷。戴光曾字松门。精于赏鉴,收藏书画甚富,与张书未同时。戴光曾没后,其书皆归沈昭兴。

  • 大复集

    三十八卷。明何景明(1483-1521)撰。何景明字仲默,号大复山人,河南信阳人。弘治十一年(1498)举于乡,年仅十六岁,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官至陕西提学使。何景明志操耿介,与李

  • 翰苑初编字学汇海

    见《字学汇海》

  • 易学汇说

    一卷。清丁泽安撰。丁泽安详见《易学节解》。全书分三章。第一章论图书,第二章论蓍数,第三章论易学,其观点与《易学三编》同。可视为《易学三编》之续。有《自得斋易学》本。

  • 杭州八旗驻防营志略

    二十五卷。清张大昌撰。张大昌,浙江仁和县人,字小云。是书为光绪中辑成,其卷一为定浙志功,卷二为定浙从征将士表,卷三为靖典示威,卷四为靖典从征将士表,卷五为平藩志伐,卷六为平藩从征将士表,卷七为迎銮志,

  • 国初群雄事略

    十二卷。清钱谦益(详见《列朝诗集小传》)撰。《国初群雄事略》是他写的一部长编,主要写元末群雄纷起、明朝建国的史事,对韩林儿、郭子兴、徐寿辉、陈友谅、明玉珍、张士诚、扩廓帖木儿、陈友定等人一一详述,但此

  • 荣木堂文集

    十二卷。明陶汝鼐(1601-1683)撰。汝鼐,字仲调,号密庵,明亡,改名鞠延,字忍草,湖南宁乡人。崇祯年间举人,唐王时官检讨,后授御史。工书法,明亡,汝鼐于沩山剃发。曾著有《广西涯乐府》、《嚏古集》

  • 群经大义述

    一卷。王舟瑶(详见《经学讲义》)撰。此书又题“经学讲义第二编”,盖相对初编而言。全书分篇论说,分为通变、自强、合群、天人、进化、新民、古今、道德、明伦、嫁娶、学校、教育、原儒、礼乐、大同、君民、集议、

  • 大江东去

    用东坡先生韵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 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几度山花发。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我

  • 礼统

    一卷。南朝梁贺述(事迹不详)撰,清马国翰辑。此书以同声相谐,推论称名辨物之意。凡所训释,大多确有根据;然往往不能得其出处,虽属梁人之作,颇似汉人之书。如天有镇神珍三义,一本《春秋说题辞》,一本《鹖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