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几何原本

几何原本

欧几里得撰。①六卷,明利玛窦(1552-1610)、徐光启(1562-1633)译。②十五卷,清伟烈亚力(1815-1887)、李善兰(1811-1882)译。①利玛窦,字西泰,意大利耶稣会教士,1572年到1577年在罗马神学院从名师克拉维斯(1537-1612)学习数学,1582年来华传教,同时介绍西方科技知识,主要数学译著(合作)有:《测量法义》、《勾股义》、《几何原本》前六卷、《畴人十篇》、《同文算指》前编、通编、《圆容较义》等。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1597年举人,1604年进士,1623年授礼部右侍郎,1632年任文渊阁大学士。未官之前,博览群书,曾从利玛窦学天文推步;通晓历法,主持改历;研究农学,颇多建树,著有《农政全书》等书。1606年由利玛窦口译,徐光启笔受翻译《几何原本》前六卷,据克拉维斯拉丁文本《欧几里得原本15卷》,于1607年刻印出版,后收入《四库全书》。《几何原本》乃西学之源,为古希腊人欧几里得撰写十三卷,后二卷为后人续增,《几何原本》数百年来为各国数学教育据本。前六卷专论平面几何,卷一论三角形,卷二论线,卷三论圆、卷四为圆内外形,卷五卷六为比例。每卷有界说、公理和题设,前六卷共设一百八十二题,每题有法,有解、有论、有系。“其于三角、方、圆、边、线、面积、体积比例变化相生之义,无不曲折尽显,纤微毕露。”(《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徐光启自序云:“几何原本者,度数之宗,所以穷方圆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也。”该译本文字通俗,译名恰当,徐光启精心研究以求合原书之意,很少有误,许多译名沿用至今,并传播到日、韩等国。《几何原本》刊行后,以其严谨的逻辑演绎体系,一改中算恪守的《九章算术》之方式,与《同文算指》共成为研习数学知识、掌握西方历法的必读书。在学习西方逻辑推理方法,研讨《几何原本》过程中,明清中算家纷纷著书,揣摩西学几何要旨。主要著述有方中通《几何约》(1661),李子金《几何易简录》(1679),杜知耕《几何论约》,梅文鼎《几何通解》等,对明清中算发展多有影响。《几何原本》前六卷版本有1607年北京初刻版;1611年三校本于北京复刻出版;清同治四年(1858)李善兰于金陵合刻成十五卷本;李之藻收其入《天学初函》本,1899年刘铎编《古今算学丛书》收入,上海算学书局石印本,现存北京图书馆、北大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等多处。②《几何原本十五卷》。伟烈亚力是英国传教士,1847年来华传教。他懂汉语,1853年著《数学启蒙》二卷(中文),同时经营英人麦都恩博士所设墨海书馆。李善兰(详见《方圆阐幽》)于1852年到上海,即与伟烈亚力合作完成了利徐未竞事业,共译《几何原本》后九卷,前后费时四年于1856年卒业,1857年刊刻出版。后九卷自英文本译出,伟氏撰序云:“购之故乡始得是本,乃希腊文翻我国语言。我国近未重刊,此为旧版”。英文本“校勘未精,语讹字误,毫厘千里所失匪轻。……(李)君固精于数学,于几何之术心领神悟,能言其故。于是相与翻译,余口之,君笔之,删芜正讹,反复详审使其无有疵病则君之力为多。”第七八九卷论数(属数论知识),第十卷论无比例的几何,第十一至十五卷为立体几何。伟、李《几何原本》版本有咸丰七年(1857)韩应陛刊本;1865年金陵书局十五卷本,现藏北京图书馆;1882年江宁藩署十五卷本,现藏故宫博物院;《古今算学丛书》影印金陵书局本;积山书局石印本,现藏北京图书馆。

猜你喜欢

  • 春秋志在

    十二卷。明来集之(详见《读易隅通》)撰。集之字元成,明末经学家。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历安庆府推官,仕终太常寺少卿。著有《读易隅通》、《卦义一得》、《易图亲见》、《倘湖樵书》、《博学汇书》等。《

  • 白华楼藏稿

    十一卷。《续稿》十五卷。《吟稿》八卷。《玉芝山房稿》二十二卷。《耄年录》七卷。明茅坤(1512-1601)撰。茅坤,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湖州市)人,明代散文家。登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

  • 咫学读经记略

    一卷。清末杨澄鉴撰。澄鉴字伯衡,安徽省桐城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多能自立新说,阐述经意于文字训诂之夕下。如推阐张惠言《易》合《周礼》之义,根据《易》家来征《周礼》。谓《礼记·月令》本于《吕氏春

  • 蒙古源流

    八卷。明末萨囊彻辰(1604-?)撰。萨囊彻辰,成吉思汗后裔,亦称小彻辰萨囊,鄂尔多斯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贵族。此书成于清康熙元年(1662),初为蒙文抄本,乾隆年间译为涩文。材料取自《红册》、《黄

  • 夏忠靖遗事

    一卷。明夏崇文撰。夏崇文字廷章,湘阴(今属湖南人),生卒不详。明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少卿,乃明臣夏原吉之孙。夏原吉,字惟哲,历洪武至宣德(1368-1435)五世,累官至户部尚书

  • 九家集注杜诗

    三十六卷。宋郭知达编。郭知达字子肃,一字噩南。四川人,一说闽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是书凡三十六卷。集王洙、宋祁、王安石、黄庭坚、薛梦符、杜田、鲍彪、师尹、赵彦材之注。颇为简要。据郭知达序称,“

  • 续宋宰辅编年录

    二十六卷。明吕邦耀撰。吕邦耀,字元韬,锦衣卫籍,顺天府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至通政司右参议。吕邦耀在刊行宋徐自明《宰辅编年录》之后,又仿照原书体例续编。上起宋宁宗嘉定九年(1216),下

  • 古墨斋金石跋

    六卷。清赵绍祖撰。赵绍祖(1752-1833),字琴士,安徽泾县人。著作有《金石文抄续抄》等。本书前无序目,后有嘉庆十四年(1809)其弟赵绳祖作跋。由此可证此书成于嘉庆年间。书中诸跋,自岣嵝碑起,至

  • 四书地理考

    十五卷。清王瑬撰。王瑬原名仲瑬,字亮生,江苏吴(今江苏吴县)人。关于四书地理,阎若璩撰有《四书释地》,较为精核,却也不无可议。是书载洪亮吉说,认为中牟在今彰德府汤阴县,援引《管子》、《韩非子》之言为证

  • 云台编

    三卷。唐郑谷(851-910)撰。郑谷,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属江西省)人,光启进士、诗人,官至县尉,右拾遗。五岁启蒙,受知于李明、马戴,马戴称许他“它日必垂名”。七岁能吟诗,司空图赞许他“留为一代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