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十诵羯磨比丘要用

十诵羯磨比丘要用

宋代释僧璩(生卒年不详)撰。僧璩,俗姓朱,吴(今江苏省吴县)人。为僧业弟子并受学什公。僧璩为学刻苦,专攻十诵,在律学方面颇有见地。在宋孝武帝时曾任僧正。除撰有《十诵羯磨比丘要用》外,传称还撰有《胜鬘文旨》和《僧尼要事》等书。《十诵羯磨比丘要用》共分二十章,即:一受三归五戒文,二受八戒文、三乞畜众羯磨文、四受沙弥十戒文、五受六法坛文、六大比丘尼坛文、七入大僧中受具足坛文、八受大戒坛文、九结小界文、十结大界文、十一结不离衣界文、十二解大界文、十三差比丘为僧执事文、十四受安居文、十五受七日文、十六受三十九夜文、十七一人心念口言布萨文、十八三人二人三语布萨文、十九四人以上广布萨时与清净文、二十至僧中说清净文。均依十诵律本成文。现常见收载版本是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猜你喜欢

  • 易测

    十卷。明曾朝节(1535-1604)撰。朝节字植斋,湖南临武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该书取王弼《注》、孔颖达《疏》、程子《传》、朱子《本义》及杨氏《易传》之说,参互考订,解释上下经

  • 小学说

    一卷。清吴凌云(生卒年不详)撰。凌云字得青,号客槎,嘉定(今属江苏)人。岁贡生。曾寄居于钱大昕之孱守斋,得读钱氏藏书,闻见益廓。于许氏《说文》探索义类,时能发前人所未发,钱大昕尝采其说入《养新录》。是

  • 半窗史略

    四十二卷。清龙体刚撰。龙体刚号铁芝,永新人。《半窗史略》是一部用于民间学校的启蒙课本,无关考据。该书系作者收辑历朝史事,分别编撰成歌谣,每首歌谣再用通俗简明的文字略述史事将之连贯起来。前三十八卷记从上

  • 江湖小集

    九十五卷。宋陈起(生卒年均不详)编。陈起,字宗之,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开书肆于睦亲坊,亦号陈道人。明清时所传宋本诸书,称临安陈道人开雕者,皆为所刻。是集所录凡六十二家。有洪迈二卷、僧绍嵩七卷、叶绍翁

  • 金石契

    不分卷。清张燕昌撰。张燕昌(约1769-1839),字苞堂,又字仲鱼。浙江海盐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优贡,嘉庆元年(1796)举孝廉方正。书以五音分册。首有王杰、朱琰、杭世骏等人序言及钱大昕、魏

  • 明本释

    三卷。宋刘荀撰。其生卒年不详。刘荀东平(今属山东)人。书中称先文肃公,孝宗时尝知盱眙军。是书,为刘荀的讲学语录,大旨谓致力当求其本。故举出其中最重要的二十三条,各为标目,并加阐明,所论不尽者,又自为之

  • 丛刻三种

    十卷。不著编者姓名。收《再生纪略》二卷、《哭庙纪略》一卷、《觉觉哉笔记》七卷。《再生纪略》作者陈济生甲申年(1644)入京,时值李自成入京,清兵入关等明末国变,这里追记其事而成该书。《哭庙纪略》记顺治

  • 直斋书录解题

    二十二卷,南宋陈振孙撰。陈振孙(约1186-约1262),曾名瑗,字伯玉,号直斋,湖州安吉(今属浙江)人,一说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著名目录学家。宁宗、理宗之际,历溧水、绍兴、鄞县教授,台州知州,

  • 独漉堂全集

    十六卷。清陈恭尹(1631-1700)撰。陈恭尹,字元孝,广东顺德人。邦颜之子,邦颜死,陈恭尹十余岁,成年后,遂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布衣。工诗,诗清迥拨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陈恭尹文学成就在三

  • 卓氏忠烈遗事

    一卷。清卓尔堪撰。尔堪字子立,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人,自号宝香山人。康熙间从征耿精忠,为右军前锋。工诗,有《近青堂集》行世。该书记有明一代卓氏忠烈遗事。现存原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