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二十卷。宋薛尚功(生卒年不详)撰。尚功字用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绍兴中(1131-1162)以通直郎佥定江军节度判官厅事。善篆籀,尤好金石文字。是书著录自夏至汉钟鼎彝器五百一十件,不言诸器之体制,只摹录其文字,并一一为之音释。《四库提要》云:“所录篆文虽大抵以《考古》、《博古》二图为本,而搜辑较广,实多出于两书之外。其中如十六卷中载《比干墓铜盘铭》之类,未免真伪杂糅,然大致可称博洽。……至其笺释名义,考据尤精。”而胡朴安云“《提要》称其书至矣,但薛书实未足以当此,以今日眼光观之,只谓开钟鼎文字之先路,考据尤精,则未然也。一则器物不多,无以资比较;二则学说初立,无以资切磋。盖时为之也。”(《中国文字学史》)是书把宋代所出青铜器有铭文者十分之七八汇成一编,而为研究金文的开山之作,这是难能可贵的。卷一至卷五为夏商器款识,卷六至卷十七为周器款识,卷十八至卷二十为汉器款识。其中唯“周鼓”(即“石鼓文”)为石刻,“秦玺”为玉器,所杂者甚少。此书绍兴十四年(1144)刻石,初始只有拓本,故有“法帖”之名。今仅有宋拓残叶流传,前历史语言研究所曾影印内阁大库旧藏残叶十纸。木刻本以明崇祯六年(1633)朱谋刻本较佳。薛氏另撰《广钟鼎篆韵》七卷,盖将此书所录篆文分韵排列之,今已不传。

猜你喜欢

  • 襄阳外编

    不分卷。明顾道洪编。顾道洪字嗣图,无锡(今属江苏)人,生卒及仕履均不详。该书主要记唐代诗人孟浩然之事。书编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因孟浩然乃襄阳人,故名为《襄阳外编》。书中首列孟浩然像,并

  • 大宋演义中兴英烈传

    见《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 言行拾遗事录

    四卷。作者不详。本书前三卷所记述宋范仲淹事迹,皆为行状、墓志所不载者,故曰《拾遗》。大抵采自《实录》、《长编》、《东都事略》、《九朝通略》诸书。而说部中可信者亦予以采录。第四卷记范仲淹子纯琇、纯仁、纯

  • 瓠尊山人诗集

    十七卷。清夏熙臣(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夏熙臣,字无易。湖北孝感人。官安陆府教授。初著有《巢云阁诗》十五卷,后增以新作,重编成本集。其诗才情富赡,又和阮籍《咏怀》,并拟李东阳《乐府》,作品连篇累幅

  • 周易通

    十卷。清浦龙渊撰。浦龙渊字潜夫,吴县人。曾为洪承畴幕僚,由于洪承畴的推荐而官至城步县知县。自认为“六爻之义本一理,四圣之旨本一贯”,由于说易者都以自己的意见解易,才导致卦辞不通于象辞,下卦之辞有的不通

  • 尊拙堂文集

    十二卷。明丁元荐(1563- 1628)撰。丁元荐,字长孺,浙江长兴人。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官至尚宝司少卿。著有《西山日记》。此集为丁元荐文集。共十二卷。元荐初受业于许孚远,又从于顾宪成,入东

  • 韵问

    一卷。清毛先舒撰。毛氏生平著述,见“声韵丛说”。是编杂论古韵,设客问七则以畅其说。其论“东”“冬”之分,谓有唇舌之别。以唇辨之,则东部一韵多开唇出声者也;冬部一韵多撮唇出声者也。以舌辨之,则东德翁反,

  • 益州名画录

    三卷。又名《成都名画记》。宋黄休复(生卒年不详)撰。黄休复,字归本,江夏(今湖北武昌)人。据是书前李略于景德三年(1007年)所撰序,知黄休复通春秋之学,校左氏之《公羊传》、《谷梁传》,鬻丹养亲,卖画

  • 格致丛书

    无卷数。明胡文焕(生卒年详)编。胡文焕字德甫,号全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著有《会文堂琴谱》、《古器具名》等。书名取自《大学》之“格物致知”。本书所收均为古今考证名物专著,包括名物、训诂、文学、艺术

  • 诗声类

    十二卷。分例一卷。清孔广森(1752-1786)撰。广森字众仲,另字撝约,号轩,曲阜(今属山东)人,孔丘六十八代孙。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后父母丧,以哀卒。广森曾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