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今伪书考

古今伪书考

二卷。清姚际恒撰。姚际恒,生于1647年,卒年不详,字立方,又字善夫,号首源,祖籍安徽桐城,后寄居浙江仁和(今杭州)。县诸生,一生未仕,勤于治学,酷爱藏书,承嗣先世遗藏,广泛搜求,著称一时。其学问专于经类,曾著《九经通论》、《庸言录》等。宋元以来,怀疑古书之风日渐盛行,作者自称“有鉴于造伪书者,古今代出其人,故伪书滋多于世。学者于此,真伪莫辨,而尚可读书乎!是必取而明辨之,此读书第一义也”,遂作此考。分经、史、子三类,凡经十九种、史十三种、子三十八种,复有真书间以伪书者八种、本非伪书而后人妄托其名者六种、有两人共定一书而无从定其主名者三种、有未足定著之人者四种。所考多取材《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宋濂《诸子辨》、胡应麟《四部正讹》等诸家成说,并以陈、晁二氏为主;不能定其论者,则折衷各家之说,故此属于他本人的考订见解甚少。后人顾实(约1887-1957)撰《重考古今伪书考》以正其误,黄云眉另撰《古今伪书考补正》。由于它收书注重实用,对读书治学极具裨益,所以自问世后,流传很广,影响甚深。虽限于资料不丰,且时有错讹,但仍未失为辨伪一类的重要著作。有《知不足斋丛书》本、日本文政五年复刻《知不足斋丛书》训点本、清光绪三年(1877)广汉张馥笙成都刊本(有光绪二年张氏题跋、三年张氏题跋)、光绪十五年(1889)长沙章氏经济书堂刊本、《晋石庵丛书》本、《慎始基斋丛书》本、民国间苏州文学山房木活字印本、民国间苏州振新书社《知不足斋丛书》本、民国年间顾氏标点《辨伪丛刊》本、江氏《聚珍版丛书》(初集)本、1955年《古籍考辨丛刊)(第一集)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代州志

    ①六卷。清吴重光纂修。吴重光,字萱山,江苏江都县人,出身举人,乾隆四十一年(1776)任代州知州。按代州旧隶太原府,自清雍正二年(1724),始改为直隶州,领五台、繁峙、崞县三县。其志创修于明万历十四

  • 胡氏书画考三种

    八卷。清胡敬(生卒年不详)撰。胡敬字以庄,号书农,仁和(今属杭州市)人,官翰林院编修。《胡敬书画考》收编胡敬所撰之《南薰殿图像考》二卷、《国朝画院录》二卷、《西清札记》四卷,共三种八卷。胡敬曾参加编纂

  • 使臣碧血录

    一卷。撰者不详。该书述明季左懋第奉使北上不屈之事。现有《鲁春秋》附刊本。

  • 筠溪集

    二十四卷。宋李弥逊(1085-1153)撰。李弥逊,字似之,连江(今福建连江县)人。居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大观三年(1109)上舍第一,调单州司户。累迁起居郎,以封事剀切,贬知庐山县,历知饶州,

  • 小方壶斋丛书

    四集,三十六种,七十卷。清王锡祺编。王锡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著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一书,书中搜辑清代地理游记著作,铅字印行。《小方壶斋丛书》所收多清代学者著作,按四部次序排列。虽用活字排印,但流传

  • 青嵝遗稿

    二卷。清盛锦(?-1756)撰。盛锦,字庭坚,号青嵝。江苏吴县人。诸生。盛锦一生周游南北,京城王公大臣与其有交者不寡。该集由沈德潜选编并作序,据序中介绍,遗稿共收诗五百余篇,因刻书费用有限,先刊印十分

  • 敦行录

    二卷。清张鹏翮(1649-1725)撰。张鹏翮字运青,号宽宇,又号信阳子,四川遂宁人,祖籍湖北麻城。1670年中进士,1680年授苏州知府,1688年清廷派以索额图为首的使团前往色楞格与俄国使团商谈边

  • 别本浚谷集

    十七卷。明赵时春(1509-1567)撰。赵时春字景仁,号浚谷,平凉(今属甘肃)人。生平详见《赵浚谷集》(辞目)。是集凡十七卷,诗二卷,赋及杂文十五卷。前有其甥周鉴序。据《明史·艺文志》载“时春集作十

  • 俗语典

    近人胡韫玉、胡怀琛编。搜辑常用俗语、谚语、成语等,凡七千二百余条。仿《康熙字典》,按部首编排。每条注出处,不加解释,间或加按语,内容颇丰富。有上海广益书局1922年版本。

  • 匡庐纪游

    一卷。清吴阐思撰。吴阐思,字道贤,江苏武进人。此书纪匡庐之胜,自归宗寺始,迄玉川门,共五十七处。匡庐以峰为最,是记称峰上接太虚,下临无地,嵌空玲珑,自成奇险,仅可意会不可言传。匡庐绝胜,无过于此。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