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今南华内篇讲录

古今南华内篇讲录

十卷。题林屋洞藏书,不署撰者名氏,也不著时代。此书卷一,题为《南华旨要》,是言注《庄子》的大概旨意。于其第五节说:洞庭今日首提虚用,其言何证,亦惟得宗印于云庄先师。卷二以《庄子·寓言》一篇升冠于诸篇之首,前有小序,称洞庭山缥缈峰林屋洞天梦蝶易师从蕙溪老农学易于天都峰,尝会门人弟子,详说“南华反约旨要”,弟子三林辈因此记录师语,著为成书。而《南华旨要》中又有庄子至今二千年之语,学者以历法推算,认为此书是明末清初人所为。卷三为《逍遥游》,卷四为《齐物论》、卷五为《养生主》、卷六为《人间世》、卷七为《德充符》、卷八为《大宗师》、卷九为《应帝王》、卷十为《天下》。此书以《寓言》为前序,以《天下》为后序,使内七篇次序先后不同。其说以郭象注为今本,以向秀注为古本。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常引向秀注,而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已称亡佚,宋以来各家书目都不著录,不知此书作者何以见到向秀注本。而且古人也没有一书两序的,有序的都放在书末,如《吕氏春秋》,其序在十二记末。《史记》自序、《汉书》序传、扬雄《太玄》、《法言》、王符《潜夫论》、袁康《越绝书》以至刘勰的《文心雕龙》等书序,也都在书末。此书以前序后序指为古本,是用后世之例推测三代,可知是依托无疑。据《唐书·艺文志》所载,唐天宝元年尊《庄子》为《南华真经》。而此书作者却说“加之南华之名,吾兹未之闻焉。意者郭子(郭象)欤?向子(向秀)欤?其在后之人欤?吾无闻焉”。据此可知,其书纰缪甚多,不足为据。所以其书流传不广,影响不深。今少有传本。清《四库提要》据浙江巡抚采进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

猜你喜欢

  • 朱文定公集

    十卷。清朱士彦(生卒不详)撰。朱士彦字休承,号永斋。江苏宝应人,约在乾隆道光年间在世。嘉庆进士,以翰林充国史馆纂修。著成《河渠》一书,故于河淮最熟,曾上疏进河防五策。道光时累官吏部尚书。卒谥文定。是书

  • 易传辨异

    四卷。清翟均廉撰。翟均廉(约1736-1805),字春沚,乾隆三十年(1765)举人,官至内阁中书舍人。该书所考,自汉至元诸家《易传》注之源流、得失,共114条,多取朱彝尊《经义考》之文而排比联贯。此

  • 五行类应

    九卷。明钱春(详见《湖湘五略》)撰。是书凡例称《五行类事占征验》初成于明中州李淑通,重修于张贲通,其书历记古今灾异之事,所列门目,均本于诸史书五行志,太抵与马端临《物异考》相近。钱春则又取《五行类事占

  • 息斋藏书

    十二卷。清裴希度(生卒年不详)撰。希度字晋卿,号中庵,阳曲(今属山西省)人。明崇祯七年(1634)进士,官监察御史。入清后任太常寺少卿。是编皆其讲学之文。卷一《儒经撮要》;卷二《道统中一经》,卷三、四

  • 左国异同考

    三卷。清宗彝撰。该书对《左传》、《国语》二书记事的异同详加考证,加以罗列。该书为原稿本,卷首有民国元年(1912)作者自序。

  • 心性书

    无卷数。明湛若水(见《格物通》)撰。此书首列“心性图”,图后有论说。复集《心性通》三十五章,附其门人黄民准、钟景星、周学心、袁邮、郭肇乾、谢锡命、湛天润所作的注和赞。霍任又著或问数十条进行阐发。盖欲仿

  • 秋蟪吟馆诗钞

    六卷。附《来云阁词钞》一卷。《文钞》一卷。清金和(?-1885)撰。金和,上元(今江苏江宁)人,字云叔、又字亚匏,早年丧父,其母教读甚严,文思敏捷,然作文不求程式,遂终身见斥科场,以布衣客死上海。其诗

  • 律吕正论

    四卷。明朱载堉(见《乐律全书》)撰。是书扫除古法,独出新意。朱载堉认为《史记》称黄钟八寸十分一,约十分为寸。《管子称九九以是生黄钟,约以九分为寸。从汉代京房、刘歆开始以九寸为九十分,以空围相乘得八百一

  • 老莱子

    一卷。传说春秋时老莱子撰。清马国翰辑。老莱子,楚隐士,生平与事迹均不详。据《史记·老子列传》记载:“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司马迁怀疑老莱子可能是老子,但又不能肯

  • 玉函山房目耕帖

    三十一卷。清马国翰撰。凡《易》六卷,《书》六卷,《诗》十卷,《周礼》九卷。据《纫香草堂遗集序》,谓《仪礼》、《礼记》、《春秋三传》、《孝经》、《论语》、《孟子》、《尔雅》等都有初稿。此刊本却没有,想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