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周易

古周易

一卷。宋吕祖谦(1137-1181)编。祖谦字伯恭,人称东莱先生。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祖谦幼承庭训,长从林之奇、汪应辰、胡宪诸儒游,又与张栻、朱熹友善,人谓其学本之家庭,有中原文献之传。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除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宫,勉谕孝宗以恢复大业为先。终官直秘阁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祖谦之学以关、洛为宗,而旁稽载籍,不见涯涘,四方之士争趋其门下。朱熹对其甚为推许,尝言:“学如伯恭方是能变化气质。”一生著述甚丰,有《书说》三十五卷,《家塾读诗记》三十二卷,《春秋集解》三十卷,《左氏博议》二十卷,《皇朝文鉴》一百五十卷。此外尚有别集、外集若干卷行于世。事迹具《宋史·儒林传》。古《易》上下经、十翼,本十二篇,然自汉费直说《易》、郑玄注《易》,至魏王弼以老解《易》,递有移掇。孔颖达又因王弼本作《周易正义》大行于唐代,以传附经,古《易》遂不复存。鉴于此,祖谦乃考定古周易,编成一卷。以上下经、十翼各为一篇,恢复古本之旧。此前已有吕大防、晁说之、薛季宣、程迥、李焘、吴仁杰诸家之考,大致互相出入。《四库提要》谓祖谦此书与吴书最晚出,而较仁杰为有据。书分12篇,依次为《上经》、《下经》、《彖上传》、《彖下传》、《象上传》、《象下传》、《系辞上传》、《系辞下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其书编次与吕大防《周易古经》同。朱熹甚为推许,尝为之《跋》,后作《本义》即用此本,可见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宋史·艺文志》著录此书一卷,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十二卷。四库馆臣以为“盖以一篇为一卷,其实一也。”所言极是。此书有《通志堂经解》本,又收入《金华丛书》中,清同治八年(1869年)退补斋刊。又有《清芬堂丛书》本,清光绪十六年(1890)黄梅梅氏慎自爱轩刊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等均有藏。

猜你喜欢

  • 御批在代通鉴辑览

    即《御批通鉴辑览》。

  • 吕新吾全集

    见《新吾吕先生集》。

  • 牧鉴

    十卷。明杨昱(生卒年不详)撰。杨昱,字子晦,别号东溪,汀州(今福建省长汀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采录经史百家之言有关政治者,汇辑成帙,共十卷,分为治本、治体、应事、接人四类。每类下又各有子目,四类

  • 蒋鲂切韵

    一卷。唐蒋鲂撰,清顾震福辑。《日本现在书目》著录蒋鲂《切韵》五卷,其书久佚。《倭名类聚钞》引“岳,高山名也。”“汗,人身上热汁也。”“,在臂避弦具也。”“院,别宅也。”“瓦。烧泥为之,盖屋宇上,蓬莱子

  • 屈辞精义

    六卷。清陈本礼(1739-1818)撰。陈本礼,字嘉会,号素村,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家藏书颇多,有别业名匏室,收储宏富。偶得宋版精本,尤珍藏之。曾立诗社于城南角里庄,将名流酬唱编为《南村鼓吹集》。

  • 尚书篇第

    一卷。清李荣陛撰。卷首有黄河清序。此书认为,《今文尚书》为伏生所传之书,而《古文尚书》则是晋人的补书,二书不可相混。而伏书中的《周书》有很多错误,一是把成王时的《金縢》、《大诰》列于武王时的《康诰》之

  • 五经典要

    五卷,目录一卷。又名《五经典要注释》。清袁壮行、袁时行撰。壮行字叔达,时行字与偕,东官(今广东东莞)人,经学家。二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五经典要》以《周易》、《尚书》、《毛诗》、《春秋》合《左传》、

  • 易问

    ①二卷。明郝锦撰。郝锦字絧卿,号于庵,安徽六安人,崇祯时进士,官至福建道监察御史。此书上经及下经各一卷,缺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内容。任天成为此书做序,谓该书取随其所问而答之之意。全书基本以程传为宗

  • 诗品

    ① 三卷。南朝梁钟嵘(468?-518)撰。钟嵘字仲伟,颖川长社(今属河南长葛)人。颖川长社钟氏为世族,钟嵘的七世祖钟雅官尚书右丞、御史中丞,父亲钟蹈为齐中军参军。钟嵘在齐永明三年(485)与兄钟岏同

  • 藏书

    六十八卷。明李贽撰。李贽事迹详见《九正易因》。是书记述战国至元史事,纪传体裁,纪传之中,又各立名目。前有自序曰:“前三代吾均勿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