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韵学源流

古韵学源流

十二章。近人黄永镇撰。黄氏安徽合肥市人,章太炎黄侃弟子。卷首录太炎致永镇书,及黄永镇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一月题辞,云:“言古韵者不一家,自宋郑庠肇分六部,清顾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孔广森、王念孙诸人各有启发,古韵部始有今日之美备,此一事也。明陈第始明古本音,此又一事也。戴震以二平配一入,孔广森据以定阴阳对转,严可均扬其余波,又知泛转之理,中国语言得以观其变转之由,此又一事也。段玉裁能知古无去声,吾师蕲春黄氏更知古无上声,古四声与今不同,则又大明,此又一事也。近三百年来,古韵之学大盛,惟兹四事,灿然可观。是故寻其端绪,著其源流,则今日讲声音语言者所有事也。永镇愚昧,忝述是编,规模初具,其有采摭未周,判分未密,赖有通人进而修饰润色之。不独专明古韵已也,至于‘卫国性、类种族’,是亦有补于政教所不及也。”书分十二章:曰古韵起源第一、古韵界域第二、古韵取材第三、古韵分部第四、二十九部表第五、古韵读法第六、本韵通韵转韵第七、对转第八、泛转第九、古四声与今不同第十、古无去声第十一,古无上声第十二。是编于古韵源流叙述简明,条理清晰。其于古韵分部,起于郑庠六部,止于黄侃二十八部,历顾炎武(十部)、江永(十三部)、段玉裁(十七部)、戴震(二十五部)、孔广森(十八部)、王念孙(二十一部)、江有诰(二十一部)、张惠言(二十部)、严可均(十六部)、刘逢禄(二十六部)、黄以周(十九部)、章太炎(二十三部)诸家韵部分合,详具原委。而谓古韵至黄侃氏之二十八部分析至密矣。永镇云:“古韵部分,自孔广森分入声屋沃以配侯、幽二部,历王念孙、江有诰、张惠言、严可均、黄以周、夏炘、龙启瑞诸人,皆遵用孔氏屋沃分承侯、幽。今谓宜依戴氏之理,孔氏所分,就蕲春黄氏二十八部,增入声一部,为二十九部,庶几前人应分者尽分矣。”遂列《二十九部表》,其新增入声曰肃部,云:“此部新增,《广韵》诸目无可表音之字,今依江有诰中部、刘逢禄愚部例,取部中一字名曰肃部,古音即以肃为准。”辖《广韵》屋(三分之一)、沃(半)、觉(三分之一)、锡(四分之一)。“肃”部与“萧”部相配。是书有民国间商务印书馆《国学小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冬集纪程

    一卷。清周广业撰。周广业著有《孟子四考》,已著录。乾隆四十八年(1783)冬,其以举人北上京畿,赴礼部会试,将路程所经,逐日记之。自当年十二月十八日,至四十九年(1784)二月十五日,皆有记述。记程诗

  • 道德真经衍义手抄

    二十卷。宋末元初王守正(生卒年不详)撰。王守正,五峰(今四川泸县)人,号清安逸士。撰有《道德真经衍义手抄》,原题“五峰清安逸士王守正集”。此书卷首序和前两卷(共八章)已经散失。其书首为经文分八十一章,

  • 锡山宦贤考略

    三卷。清张夏(详见《杨文靖年谱》)、胡永禔合撰。胡永禔字鸿仪,与张夏同乡。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本书所载自宋迄明无锡地区名宦乡贤的事迹。其中上卷记名宦,中卷记明崇祯年间诸儒,下卷记乡贤。所记人物都详其仕

  • 直隶易州志

    十八卷,首一卷。清杨芊纂修,张登高续纂修。杨芊,曾任易州知州。张登高,字见远,江西鄱阳人。乾隆六年(1741),杨芊任易州知州,四处搜寻史料,成志稿一部。乾隆九年(1744)张登高任易州知州后,继续纂

  • 夜灯管测

    二卷。明沈恺(生卒年不详)撰。沈恺,字舜臣,号凤峰,南直隶华亭(今上海市)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右参政。忤朝贵乞归,家居杜门著书,与世无争。作文章颇尚古雅。著有《夜灯管测》、《环

  • 茶陵州志

    ①二十三卷,首一卷。清赵国宣修,彭康纂,甘庆增修,朱怡滋增纂。甘庆增,崇善人,曾任茶陵州知州。朱怡滋,邑人,学正。茶陵州志创修于元正统间,其书已失。明嘉靖年间曾两修,万历年间又再修。迄清康熙四年(16

  • 周礼撮要

    一卷。清潘相(1713-1790)撰。潘相字润章,湖南安乡县(今属湖南)人,乾隆癸未(1763)进士,官至昆阳知州。书首有黄宜中乾隆十八年(1753)序,书凡六篇,天、地、春、夏、秋五官各为一篇,以《

  • 晁氏新书

    一卷。汉晁错(前200-前154)撰,清马国翰辑。晁错,颍川(今河南禹县)人。初从张恢学习申不害、商鞅的法家学说。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汉景帝时任御使大夫,主张削夺诸侯王国封地,加强中央集权。后遭谮被杀

  • 苏山集

    二十卷。明陈柏(1506-1580)撰。陈柏,字子坚,一字宪卿,号苏山,湖北沔阳(今仙桃)人。嘉靖二十九(1550)进士,授兵部主事,历郎中,以忤严嵩外补为以西副使。著有《兄南江阁诗选》、《文选》、《

  • 高庙纪事本末

    无卷数。不著撰人。明末清初目录学家黄虞稷《千顷堂书目《逐录有该书,亦称不知撰人。其书仿《通鉴纪事本末》之例,记述明太祖事迹,名为《高庙纪事本末》,知其撰人当为明朝人或明末遗老。全书四十篇,大多抄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