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司马法

司马法

一卷。旧题齐司马穰苴撰。考《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有“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司马穰苴兵法》。”由此可知,此书非司马穰苴自撰,为战国初齐国诸臣所追辑而成。隋、唐以来诸史志书目皆以为司马穰苴自撰,误。《汉书·艺文志》著录《军礼司马法》一百五十五篇,入礼类。《隋书·经籍志》著录成《司马兵法》三卷,后世通行本,以篇页无多,合并为一卷,《四库全书》本因之。全书四篇,仁本第一、天子之义第二、定爵第三、严位第四。《武经七书》本《司马法》分三卷。以仁本、天子之义为卷上;定爵为卷中;又从严位中析出一篇,名“用众”,共二篇为卷下。另有佚文六十余条,一千六百多字,见《玉函山房辑佚书》及《续编三种》。此书要旨崇尚仁义,开篇云“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为正。”故班固列是书入礼类,不为无据。在治军思想上“尚法”为主。“治国尚礼,治军尚法”,二者不同,“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军容入国则民德废,国容入军则民德弱”(《天子之义》)。治军不同于治国,必须赏罚分明,这种思想是可取的。此外,书中所云“五虑”,即顺应天时、广集财富、人和、地利、兵器精良。战争中要善于从众寡、轻重、治乱、进退、难易、固危、先后、息怠、强静、微静等等各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分析敌我双方的情况。这些论述均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弥足珍贵。此书向为后世所重,其所阐述的以法建军思想和具体的军法内容,无不为后世奉为圭臬。学者论周代兵制也多所采资。宋代此书列入《武经七书》,成为武举应试的经典之一。此书的刊本极多,宋刻《武经七书》本为现存最早刊本。它如《兵法汇编》本、《曾氏丛书》本、《诸子萃览》本、《子书百种》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续古逸丛书》本等,不一而论。新刊本有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此书的注本很多,现存较著名的古注本有宋施子美《武经七书讲义》中的《司马法讲义》,明刘寅《司马法直解》。今人注本有李零《司马法译注》,1992年6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 黄说仲诗草

    十八卷。明黄惟楫(约1580年前后在世)撰。黄惟楫,字说仲,浙江天台人。生卒年不详。此诗多与王世贞、区大任等唱酬之作。其风亦沿七子之流波。有浙江孙仰普象藏本。

  • 翊学诗

    一卷。书成于嘉靖七年(1528年)。此书是嘉靖七年五月经筵官进讲大学衍义时,明世宗朱厚熄因制五言古诗一章,并序之以赐阁臣;大学士杨一清、贾咏、翟峦等奉表谢,并和之以进;其后,谢迁、张璁相继入阁,世宗亦

  • 六书假借论

    一卷。清曹应钟(生卒年不详)撰。应钟字念生,安徽歙县人。工篆书,著有《啖敢览馆稿》。是编即《啖敢览馆稿》中之一篇,专论六书中之假借。其论曰:“要不外乎郑氏(郑樵)所谓有有义之假借,有无义之假借;赵氏(

  • 赵瓯北全集

    七种,一百七十五卷。清赵翼(详见《二十二史札记》)。收书为《二十二史札记》三十六卷补遗一卷、《陔余丛考》四十三卷、《檐曝杂记》六卷、《皇朝武功纪盛》四卷、《瓯北诗抄》二十卷、《瓯北诗话》十二卷、《瓯北

  • 政经

    一卷。南宋真德秀(详见《大学衍义》)撰。真德秀任湖南安抚使、知潭州时,以“廉仁公勤”四字励僚属,复立惠民仓,置社仓。知福州时,告戒所部,无滥刑横敛。他在朝中的时间较短,多居外任,比较了解民间的疾苦,故

  • 通宗易论

    无卷数。清金人瑞著。金人瑞原姓张名采,后改姓金,名人瑞,又名喟,字圣叹,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金氏为人狂傲,评点演义小说颇为世俗所称道。清朝初年,其因抗粮哭庙案被诛。此书共六篇:首篇题为易抄引,有订定

  • 易史象解

    二卷。明林允昌撰。允昌字为磐,号素庵,福建晋江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吏部郎中。该书取《易》象大义而各寻史实以配之,每卦为一解。《自序》称其本程传、朱义、诚斋、紫溪之说,而参以己见。但实际上

  • 说文蠡笺

    十四卷。清潘奕隽(1740-1830)撰。奕隽字守愚,号榕皋,又号水云漫士,吴县(今属江苏)人。乾隆己丑(1769)进士,官内阁中书,户部郎中,工部主事。工行楷篆隶,善画山水,著作尚有《三松堂文集》等

  • 东瓯诗集

    七卷。《补遗》一卷续集八卷。明赵谏编。赵谏字士忠,浙江温州人。生卒年不详。本书前,有成化间乐清蔡璞辑温州一郡之诗,自王十朋以下为七卷,又补遗一卷。赵谏以其去取为未善,乃因蔡本而增损之,温州知府赵淮序而

  • 文洁集

    四卷。明邓以赞(约1580年前后在世)撰。邓以赞,字定宇,江西新建人。生卒不详。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官至吏部侍郎,谥文洁。以赞早以孝行而闻名。晚退居西山三十年,以清介为世所重,而无所著述。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