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同文韵统

同文韵统

六卷。清和硕庄亲王允禄领衔,实出于广慈国师章嘉胡土克图之手。成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书撰作是为了拿梵文字母及西番字母与华文字母比较,论证其本同源。乾隆命章嘉胡土克图“考四番本音,溯其渊源,别其同异,为之列以图谱,系以图说,辨阴阳清浊于希微查渺之间,各得其元音之所在”,以“破拘墟之曲见”(卷首乾隆序言)。“发明等韵源流,则中华字母反切之法有以知所自来”(卷首庄亲王“奏议”),也就是要说明汉语的字母及反切之法来自西番和天竺,表明华梵虽殊,实为同文,所以称为《同文韵统》。卷首为天竺字母谱,凡音韵十六字、翻切三十四字。次为天竺音韵翻切配合十二韵,以字母音韵十六字翻切三十四字,错综相配成一千二百一十二字。次为西番字母配合十四谱,其字母凡三十,天竺所有者二十四,所无者六,六母所生之字凡四百三十四个。次为天竺西番阴阳字二谱,各分阴、阳、可阴可阳、可阳可阴四例。次大藏字母同异谱,以钦定天竺字母为经,以僧伽波罗等十二家所译字母为纬,以互证其分合增减。次为华梵字母合璧谱,凡十二谱,分列十二个韵类,则中西诸音、新旧诸法,一一条贯,集厥大成焉。一图之内横列声母代表字,声母之下,再分开齐合撮四栏,栏中列声韵相拼之字,字下注切语。图中只列平声字,以平赅上去声。不留入声,入声并入舒声。李新魁《汉语等韵学》说:“从此书所列的图谱中,我们可以窥见清代语音系统的某些特点,如第十谱后有注云:‘按《音韵阐微》,支微齐三韵规字等三十一音,韵谱例属撮口呼,今皆读作合口呼,故并为合口一谱。开口、齐齿规韵无字,碑披眉入支韵齐齿呼,收声伊字;陪字入灰韵合口呼,收声歪字。然常言则皆作规韵开口呼。裓刻等字,本登韵入声,方言或读作规韵,《字典》合为一谱’。由此可见,‘碑披眉陪’等字,当时的一般口语已读为〔ei〕音(即规韵的开口呼)’‘裓刻’等字有些方言也读为此音。这些,都反映了语音的发展变化。这对于我们研究汉语语音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书有殿刊朱墨本。

猜你喜欢

  • 古今谚古今风谣

    各二卷,明杨慎(1488-1559)撰。(生平见《广夷坚志》)。《古今谚、古今风谣》是杨慎采录古今谣、谚各为一编。然而其中也有一些不应该称为谣谚的内容。同时杨慎自造的数语也不应该入书。造成这种混杂的原

  • 读朱随笔

    四卷。清陆陇其(见《古文尚书考》)撰。该书为陆氏读《朱子大全集》的心得笔记。陇其对于朱氏正集二十九卷以前之诗、赋、札子等人所共知者不再置论。自正集三十卷起至别集五卷止,则摘其精要,分条纂录,各加按语以

  • 大乘起信论义疏

    四卷。隋代释慧远撰。慧远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义记》辞条。《大乘起信论》是天竺僧人马鸣依《楞伽经》所撰,其内容详见《起信论一心二门大意》辞条。该疏以八识常住为体,修行趣人为宗。以第八识释心,以第七

  • 恬志堂诗话

    三卷。明李日华(1565-1635)撰。生平详见《梅墟先生别录》。此编载曹溶《学海类编》中,乃摘其“诸杂著中论诗之语,凑合成编”。书中所载主要针对具体诗作的品评及诗人轶事,也有李日华自叙作诗体会之语。

  • 督抚经略疏

    八卷。明李遂撰。李遂,字邦良,丰城人(今属江西省丰城县)。嘉靖进士,历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倭寇海门时,李遂悉付平之,前后历二十余载。累擢南京参赞尚书。李遂博学多智,长于用兵,然亦善逢迎,由此益眷遇。

  • 卫济宝书

    二卷。旧题宋东轩居士撰。东轩居士为何许人不详,只从该书董琏序中有乾道纪年可考知其当为南宋孝宗(1162-1188)以前人。此书原为一卷,久无传本,《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分为二卷。前有董琏序

  • 韵学渊海

    十二卷。旧本题明李攀龙(详见《诗学事类》)撰。唐顺之校。其书前无序例。名曰《新刊增补古今名家韵学渊海大成》。取《韵学事类》、《诗学事类》二书合并而成。可算是伪书又伪也。

  • 梦鼎堂文集

    四卷。《若溪集》一卷。清任观瀛(约1694前后在世)撰。任观瀛,字子登,一作紫登,安徽萧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十八年(1679)进士,官至陕西临潼道。此二集皆其任浙江长兴知县时所作。《若溪集》以水名名

  • 春秋比事目录

    四卷。清方苞(详见《周官集注》)撰。作者撰成《春秋通论》之后,恐学子尚未精熟“三传”,不能迅速理出头绪,于是又著此书。此书取事同而书法互异者分类辑录,共八十五类。其实,宋沈棐《春秋比事》、元赵汸《春秋

  • 德安县志

    十五卷,清沈建勋修,程景周等纂。沈建勋,浙江山阴县人,监生出身,同治九年(1870)任德安县知县。程景周,邑人,贡生出身。同治十年,沈建勋设局修志,延邑中绅儒程景周总其事,广征博采,历八月而告竣。此志